“当年舟曲泥石流灾害让很多村民失去亲人、患上抑郁症。我求助于全国的名老中医,得到用黄花菜煮水的方子,立马买了2吨黄花菜,在村子里支起12口大锅煮水,村民们喝完真的治好了抑郁症。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我们要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刘维忠滔滔不绝地讲起了甘肃省中医药参与医改的故事。 虽然经济社会欠发达、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但近年来甘肃坚持“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通过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和中医药充分参与医改,努力降低医疗卫生费用,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公平性、可及性,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和中药材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产业,推动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形成事业产业协调发展的双赢局面。
全省人口占全国2%,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国1%。对甘肃而言,走简便验廉的中医之路,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如今在甘肃的医院里,100个病种中西医同病同价;1/3病员要用中医治疗,1/3业务收入来自中药,1/3药品收入是中药饮片。2014年,甘肃全省医院病人门诊次均费用为153.7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6.3元;人均住院费用为5195.3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36.61元。
真气堂是西北地区唯一一家大型纯中医模式的医疗机构,室内找不到一粒西药,也保持着传统的中医师承方式。真气堂创始人谈升便是如此成长起来的。他没有念过中医院校,而是从小师从李少波、黄西平、刘云腾等名老中医学习。现在,他的诊所内,坐堂的大夫也都是他的学生。
如何在医改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各地近年来积极探索中医药发展的新模式,出台新政策,让中医药成果惠及广大百姓,取得了积极成效。在日前召开的2013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代表们分享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做法。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历经4年多的艰苦实践,2011年甘肃百姓的人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除西藏外全国最低。“甘肃穷,所以应该摸索点传统的、简单的方法。”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认为,甘肃不能走发达地区的医改路。于是,甘肃省最终为自己设计出一条独特的医改路径,即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
作为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甘肃省在发展“穷省”医疗,战胜天灾与疫情中创造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究其成因,是他们多措并举、脚踏实地发展中医药的胆略与措施。本版现分两次,刊发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的文章,以供各地借鉴。
当中国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也要适应新的形势,将通过微博倾听群众呼声、满足群众诉求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方式,既要坚持现实工作中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也要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平等的交流方式,在网络世界中和群众“心换心”,形成多层次的联系群众的沟通体系,更好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
2013年全省卫生系统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能力提升为手段,以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为重点,统筹抓好各项卫生工作,努力实现“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奋斗目标。
“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 自2008年,甘肃省适应医改形势,立足省情,在全面推进卫生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医药,并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不仅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注入活力。日前,记者深入甘肃省医改一线调研,有所见,有所感,有所思,遂成此系列基层走笔。
甘肃卫生工作确定大力发展中医药,在中医“腿短”、西医“腿长”的现状下,旨在力补中医“短腿”,最终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医学角度看,那或将形成一种融合中西医之长而超越单纯中医或西医的新医学。而构建这种新医学,重在打破长期以来中西医两个群体间的隔阂,在卫生各领域真正贯通中西两种医学。
2011年有关甘肃的一项统计让全国卫生系统注目:该省人均门诊费用89元,人均住院费用3490元,成为除西藏外看病费用最低的省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为缓解。有此结果,甘肃大力发展中医药居功至伟。
如下围棋,一子落,全盘灵动。在甘肃,尤其是省局共建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以来,中医犹如这样一子,不仅仅在卫生领域,更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体现出多元的价值,有着激活全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