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中医特色的医改之路: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

——2013年甘肃卫生工作初步设想

时间:2016-04-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维忠

  2013年全省卫生系统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的能力提升为手段,以提高群众健康素养为重点,统筹抓好各项卫生工作,努力实现“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奋斗目标。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三方面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一是把疾病预防放在第一位。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联合有关部门对疾病谱排序靠前、群众看病负担较重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白血病、尿毒症等大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预防干预的有效方法,减少患病人数,减轻群众看病负担。首先落实好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的《关于防止室内装修等空气污染影响青少年儿童健康的通知》,广泛宣传装修污染和家具、教具等污染引起白血病等的危害,下决心把甘肃白血病患病率降下来。

  二是大力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伟大号召,当前卫生系统要把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在村级主要抓好3方面工作:首先是健康教育知识、急救知识、中医适宜技术(包括食疗技术)进家庭。每年让村民学会5~6项防病治病方法。如粗盐加热后装入布袋制成盐袋热敷辅助治疗咽炎、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盆腔炎、胆囊炎、前列腺炎、关节炎、胃病等;服用芹菜水食疗降血压;喝苦瓜生姜汤、黄芪乌梅汤降血糖;服用洋姜或菊粉降血脂减肥等;用蜡疗治疗关节炎;拔火罐治感冒。其次是建设健康文化墙,将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如感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关节炎、胃病等知识及民间单验方等有效方法刷写在健康文化墙上,即一病一墙,将中医疗法以歌诀的形式让人们耳熟能详,方便村民学习和预防治疗。第三是由村医定期召集组织村民开展“健康沙龙”,让农民相互交流健康保健的心得,提高农民健康保健素养。有效推动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和进入千家万户。

  在乡级主要抓好3方面工作:首先是乡镇卫生院要突出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蜡疗、推拿、按摩、熏蒸等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农民6项防病治病方法并指导村医掌握。其次是乡镇卫生院积极稳妥开展腹膜透析,方便尿毒症患者就近治疗。第三是通过采用中西医等其他替代疗法,降低就医患者的输液率。

  在县及以上医疗机构主要抓好10方面工作:第一是在县级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调整和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推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第二是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第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选调医疗技术人员到上级医院、省外或国(境)外进修学习,提高人员技术力量,使定期外出学习制度形成一种长效的工作机制。第四是实施单病种路径付费,安装并合理使用抗菌素软件和防统方软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第五是要做好医院监管工作,落实市县局长行政查房、院长轮流值周等工作。第六是在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西医科室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所有医护人员要熟练掌握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农村6项防病治病方法,并能在中医综合治疗室开展工作。第七是各医院要把药膳服务做起来,重症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抢救时,要中西医结合,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第八是组织县市级医院到广东省中医院学习中医文化建设,到上海华东医院学习全国最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第九是在综合医院坚持中西医并重,要学习省二院、庆阳市人民医院、凉州区医院和陇西县第二人民院的经验和做法。第十是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治理过度医疗,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是继续抓好卫生行业文化建设。联合《读者》出版集团,共同策划出版《甘肃古代、近代、现代十大名中医医案集》、《甘肃中医世家医案集》、《中医古籍》、《敦煌医学》、《汉简医学》、《中草药真假鉴别》、《中草药质量鉴定》、《中药材炮制规范》和100册《民间单验方集》、中医名人邮票、纪念章等中医文化产品。在全省卫生系统大力推广庆阳、平凉、定西开展中医启蒙教育的成功经验。各地卫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当地教育部门,按照省卫生厅、教育厅的通知要求,在全省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开展“听故事、背歌诀、猜谜语、看标本”等学习中医知识的活动。卫生和教育部门联合组织编写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漫画、连环画教材、汤头图解,组织培训讲学师资,制定印发工作方案。积极协调周边兄弟省份推广使用天水、武威、兰州等本土研发、生产的中医诊疗设备。联合旅游局等有关部门出台《甘肃省中医生态养生旅游产业规划》,支持庆城县、天水市、敦煌市等地中医药生态养生旅游区,推广自助式中医养生模式,在旅游区发展中医药养生文化,包括,历代中医名人雕塑、中医治未病馆、中医文化墙、历代特色中医馆、中医旅游纪念品、游客自助中药炮制馆、中医博物馆、动物中药养殖基地等。营造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公众场合中医文化氛围。

  卫生行政部门要在组织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文化建设评比的同时,协调教育、城市管理等相关部门在学校、车站、广场、集市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制作中医文化墙、中医名家塑像、中医知识宣传专栏。借助车体广告、电梯广告、三面翻、擦鞋机广告、公共场所电子屏等可移动、可更新载体,滚动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发挥协会桥梁作用,排演医学戏剧和文艺节目。支持甘肃省医药卫生文化促进会,积极开展工作,会同与有关部门合作做好《医祖岐伯》、《皇甫谧》、《百合花开》、《草原曼巴》、《黎秀芳》等卫生题材戏剧及其他综合文艺节目的巡演,重视和挖掘微博等新媒体的传播价值。鼓励引导省内中医专家开设个人微博,完善全省卫生系统微博矩阵,向网民在线提供中医知识咨询,加强与民沟通解决实际问题,传播健康理念和健康知识,宣传卫生惠民政策和中医药政策,收集整理社会公众对卫生工作的意见、建议,调查医药卫生改革群众满意度。

  加强中医对外开放,发展中医服务贸易产业,与有关国家开展中医药合作,出口甘肃中医医疗器械和中药材,同时,吸收100名外国学员来甘肃学习中医,以此对外宣传中医,吸引国外游客。实行中医医疗和保健养生分类管理,联合旅游管理部门在酒店及其他旅游服务单位推广足疗、推拿服务项目。倡导针灸、拔罐、中药药膳、中医药美容等绿色医疗保健理念,举办中医药文化会展。完善中医师带徒工作,在选派赴省外进修的3000人中确保有1000名中医人员。开展中医护理、中药炮制大赛、针灸、推拿大赛等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组织医护人员参加英语培训,为开展对外中医医疗做必要的人才准备。

  坚持创新,认真落实医改任务

  1.新农合工作继续抓好7件事:一是做好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用经济杠杆有效引导病人下沉、医务人员下沉。二是加强资金监管。实行院务政务公开,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三是完成新农合看病、报销一卡通有效使用。四是落实用地产中药材、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在新农合和城镇医保中100%报销。五是落实好农村贫困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23种疾病异地及时结报工作。六是积极推进新农合立法工作。七是探索农合、医保、大病救助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的方法。

  2.推广公立医院“315”改革模式。首先,加强3个机制建设。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包括落实医务人员的四排队制度、医疗机构的八排队制度、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医生处方权管理制度、院长值周制度、厅局长行政查房制度等22项核心制度,防范过度诊疗,实施单病种付费,控制医疗服务费用,降低医用耗材价格,开展医疗安全质量专项检查治理,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二是完善政府财政补偿机制,包括政策补偿、人才补偿、项目补偿、设备补偿和资金补偿,加快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区域卫生规划的制定,完善医疗机构分级分工制度。三是完善服务机制。县级建立血站或血库和120紧急救援中心。县级医院建立重症监护室和血液透析室,确保把90%的患者留在县内。实行中西医并重的综合临床路径标准化治疗模式,推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10方法综合治疗癌症的临床路径。推广省三院10种方法(食疗、心理治疗、中西药、理疗、针灸、真气运行法练习、化疗放疗、中医护理、唱歌、内病外治等)治疗尘肺的临床路径,推广省二院中西医结合10种方法治疗失眠的综合临床路径等,推广省人民医院、兰大一、二院、省妇幼保健院优质护理服务、宾馆式护理经验、推广省中医院和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护理经验。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开展无假日门诊服务,实施远程会诊、预约诊疗及转诊,落实医疗机构间检验、检查项目结果互认制度,建立巡回医疗机制,解决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就医,维护医院正常秩序,完善患者投诉处理机制。

  发挥1个特色优势即突出中医药特色。综合医院设中医科和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师每周到西医科查房2次制度,考核西医科中药消耗量、中医诊疗人次、中医病历书写等,要求综合医院西医科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医护人员学习村医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农民学习6项防病治病方法,中医参与治疗率达到80%以上,重症监护室中西医结合抢救率达到90%以上。加快中医医院建设和综合医院中医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中医药进社区、进基层、进农村;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对公立中医医院和综合医院中医科的床位补助,按同级综合医院床位补助标准的1.5倍给付;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中药资源优势,带动中药材种(养)植产业;鼓励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师带徒”活动,完成第二轮1000位名中医带教3000名左右的中西医执业医师活动。

  实现5个目标:一是实现群众就医费用基本稳定、自费比例下降。二是服务质量提高、医德医风好转。三是服务流程合理、群众看病更方便。四是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提高。五是医疗机构得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内部的所有处(科)室、单位在安排、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时,做到中西医同安排、同落实,要把中医药工作渗透到医改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进一步加强人才建设

  1.人员配备。配合人社厅招聘医学大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解决乡镇卫生员人员不足,甚至抽不出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的问题。协调省编办解决疾控制、卫生监督、血液管理、120急救、健康教育等单位的编制标准问题。

  2.培训进修。压缩过多的短期培训班,挤出经费安排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省外、国外医院进修,每年向国(境)外派出500人、向省外派出3000人进修,省市每年接受基层5000人进修。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到县级医院进修顶岗,支持县级医院到省级及省外进修,村医每周到乡卫生院工作一天或每月工作一周,开展灵活进修。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同时,出台奖励政策鼓励市县医院与国外、省外建立进修基地和请专家来院指导。

  3.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在医院内部和市县层层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基础上,全省组织6场技术比武大赛。

  4.加强职称和执业资格建设。进一步完善职称评价体系,协调启动村级医务人员职称建设,做好优秀卫生人才选拔工作,规范职称评审、聘任制度。探索乡村名中医晋升省级名中医的办法和途径。

  5.落实省卫生厅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的《甘肃省卫生厅系统编外护理人员推行人事代理(派遣)指导意见》及《关于在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中建立动态流动机制的意见》。评选卫生系统领军人才。

  6.强化亚专业分化,为专家搭建施展才能的平台,防止人才向省外流动。

  继续加强中医药工作

  1.继续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在西医普遍学习中医知识的基础上,省市都要举办脱产3个月以上的“西学中”学习班,省级不少于150人,市州不少于50人。不具备条件的市州可委托大专院校承办或组织医护人员学习15项中医适宜技术和农村6项防病治病方法。

  2.总结第一轮中医师承教育经验,启动第二轮中医师承教育。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督促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分别设立中医科和中医管理科。综合医院西医科和重症监护室要配备中医医生,努力营造中医文化氛围。考核西医科室中医每周到西医科查房2次、中药消费量和送病人到中医科短期治疗人次及康复治疗量。县以上医院骨科医生在3年内学会中医整骨技术。推广蜡疗和中药熏蒸治疗关节炎技术。

  4.加强中医科研工作。省级建立3个重点中医临床基地。

  5.城乡居民利用地产中药材和中医适宜技术治疗常见病,新农合和城镇医保给予全额报销。

  6.每个市州建3~4个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县建10个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

  7.各级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要成立中医科,开展中医业务。

  8.抓好中医文化建设。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展背诵中医汤头歌和中医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工作。

  9.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和中医药先进县创建工作。

本文刊登于2013年1月31日《中国中医药报》3版

  (责任编辑: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