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希望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增强民族自信,勇攀医学高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12月22日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5年第七次专题学习传达学习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
王国强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对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医药事业发展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继续集中力量把未来发展谋划好、落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岁月的年轮划下60个圆圈,这也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而在这不平凡的一甲子间,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而生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于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中砥砺前行,在中国医学史上树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
从建院之初的“从零开始”,到如今借力现代科学技术攻关难题,60年来,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科研的“国家队”,始终走在最前沿。从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到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载誉无数。在新时代,应用新手段、新方法探秘古老的中医药,科研团队从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从中药作用机理研究、中药新药研发,到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建立ISO中药国际标准,中药科研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60年间,相关科研项目成果斐然、屡获奖项。中药研究所和中药资源中心成为中药科技研究的核心,共同组成一支探究本草奥秘的“先锋队”,继往开来,让古老的中医药焕发新活力。
成立于1955年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引领了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中药等学科进步,目前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传统医学国家研究中心,在重大疾病防治、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西苑医院一方面稳步推进医院整体改扩建工程,另一方面坚持中医临床医疗科研、疗效评价、院内制剂与新药研发、国际合作等相结合的系统建设。坚持将优势病种研究与专题专病门诊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扎实推进西苑医院“育才计划”、“新星计划”等人才培养工程,坚持加强临床科室综合目标体系考核和医疗过程质量管理,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中医药医疗和保健服务。
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中医药研究的国家队,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集中坚实的人才队伍,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披荆斩棘,麾军前进,为中医药不断开拓发展之路。中医药第一个973项目、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研究……这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领衔开展的重要科技工作,无不体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在中医药科研领域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历史使命感。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年来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加大中医古籍的整理与保护,助推中医针灸成功“申遗”,实现《本草纲目》和《黄帝内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以及中医文化的科普宣传,为传统中医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世界各国医务界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在国际性合作交流方面出现了可喜的局面。在对外开放中,逐步由民间交流升格为官方合作,由学术团体发展到高等学府。
素有“中医黄埔军校”之称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为国内外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药研究生,充实多元化人才储备。作为院校教育的有力补充,中国中医科学院对院内在职人员乃至全国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规模逐步扩大,全面开展以各类专门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化培训项目,有效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1955年中医研究院成立后,迅速成为全国中医药学术、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在当时极为艰苦的岁月里,老一代科学家不畏艰难、团结奋战、协作攻关。在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健康需求面前,他们不计个人名利,勇于争当中医药科技和学术交流先锋,取得了一系列令中医药人自豪的辉煌硕果。
1955年12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结束了民间草医自生自灭的时代。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建院伊始,中医研究院名医云集,在时代的号角下,科研临床和教育外交始终站在历史的潮头之上。60年来,几经更名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以中医药科学研究作为中心任务,瞄准科技前沿,面向行业需求,引领学术进步,开启了一个迈向现代中医药学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