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对口支援工作一年间,他转变当地人“小病拖大病”的“沉疴”,用医术解决百姓的陈年骨伤,改变了许多人和家庭的命运——
戚学政:妙手起“沉疴”的扶贫中医
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的李桂霞怎么也没想到,本来都已经要被截肢的脚,因为一位从北京来的帮扶医生而保住了。手术康复后,她再一次穿起三十年前自己年轻时梦寐以求的凉鞋。
这位从北京来的帮扶医生就是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戚学政,2019年7月赴内蒙古太仆寺旗医院骨科开展为期一年的京蒙扶贫医疗对口支援工作。他刚到医院的第一天,就因制止了一场手术而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
“这脚有救,不能截!”
刚到太仆寺旗医院,戚学政打算先熟悉一下医院环境,了解了手术室里的基础设施再展开工作。正好当天该院骨科有一场手术,骨科主任杨烨景就带戚学政来到手术室。当时患者已经打好麻药,躺在手术台上准备截肢。躺在手术台上的正是李桂霞。
30年前,十几岁的李桂霞被汽车碾压,4个脚跖骨骨折。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家里条件也不好,李桂霞便把伤痛忍了下来,没有及时治疗。
在原本青春的年纪,李桂霞再也没能像同龄人一样穿起凉鞋,伤病一耽搁就是30年。随着年纪增加,患处越来越疼,脚部逐渐变形,她已经难以下地走路。来到医院,本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心理,李桂霞下定决心准备截除多个跖、趾骨。
听到是截肢手术,戚学政仔细看了看李桂霞的脚,又认真地研究了一下患处的X光片,了解了病情后,戚学政坚决地提出,“这脚有救,不能截!”这一句话让在场的医生们都感到很吃惊,也让躺在手术台上的李桂霞重新燃起了希望。
刚刚到岗一小时,戚学政就已经站上了手术台。在当地医生的配合下,通过几个小时的手术,戚学政将李桂霞受伤的骨骼复位,并矫正了脚部的畸形。
手术很成功,经过三个月的恢复,李桂霞已经基本痊愈可以下地走路了。重新过上正常生活的李桂霞经常说,她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脚能够保住,现在脚部形状恢复正常,她又可以穿起自己年轻时心爱的凉鞋了。
第一场手术结束,戚学政一年的对口支援工作拉开了帷幕。一年间,他扎根临床一线做了近200台骨科内固定手术,而他动过刀的外科小手术更是不计其数。戚学政还将昌平区中医医院成熟的院内制剂带到了内蒙,用于手术后的康复和慢性病的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根治“小病拖大病”现象
“第一场手术”让戚学政刚到太仆寺旗就小有名气,不少当地百姓都慕名来找他看病。
经过一段时间对当地患者的诊疗和观察,戚学政发现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像李桂霞这样的病例不在少数,当地大部分骨科患者都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他们大多是多年前受的伤,当时因为技术条件、家庭条件等原因没能及时治疗,贻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遗留下后遗症,甚至落下残疾,丧失劳动能力,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看到这样的状况,戚学政十分痛心和惋惜。
如何能改变这一现象?抱着这样的想法,戚学政经常组织该院医护人员利用周末时间到当地各乡镇开展义诊宣传活动。活动中,他不仅为当地百姓提供健康咨询,还利用这些机会,积极为偏远乡镇百姓宣传健康知识、理念以及国家扶贫政策,鼓励大家有病受伤要及时诊疗,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
16年前的一场意外,让太仆寺旗骆驼山镇的贫困户石海腿部骨折,卧床不起,经历了4次手术失败后,本是家里主要劳动力的石海老人丧失了劳动能力。面对戚学政,老人一家对再一次手术的建议产生了犹豫,手术费用和手术失败成为这一家人最担心的事。戚学政一次次到贫困户老人的家中,为他和他的家人做工作。
为了能让石海老人接受手术,戚学政向他们仔细介绍了国家扶贫政策和医疗保障政策,打消了这一家人的顾虑。最终他们选择相信戚学政,接受了手术。对老人的手术,戚学政心理压力很大,做了很多设计和方案,尽管难度很大,还是成功完成了手术。如今,63岁的石海老人不仅可以独立走路,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还可以骑着摩托下地干活儿了。老人的恢复让这一家人的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退休后还想再带他们一段时间”
经过对李桂霞、石海老人等患者的手术,戚学政发现当地医生虽然有很好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仍然存在手术经验不足等问题,有些手术技术仍然不成熟。
在太仆寺旗医院工作的一年时间里,戚学政通过带教将自己的手术技术倾囊相授,让该院骨科医生多参与手术,积累经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经过半年的带教,该院骨科医生已经将理论知识与手术技术融会贯通,可以独立完成手术。此外,戚学政参照北京三甲医院的管理模式,帮助该院骨科完善交接班、业务学习等制度,让该院骨科医生工作更具积极性。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戚学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面对这项荣誉,戚学政感觉非常意外,他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我就想实实在在干点工作。”作为一名56岁的老共产党员,戚学政也表示,这个荣誉是对他的一次肯定与鼓励,激励着他要将支援工作更好地坚持下去。
对口帮扶工作虽然结束,但对于戚学政来说,与太仆寺旗的联系仍然继续着。如今,他和当地医生依旧保持着长期来往,并致力于建立起可持续的帮扶机制,通过网络会诊等形式,解决当地百姓的医疗难题。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会再回去看看。我想在退休之后再去太仆寺旗干个一年半载,跟当地的医生一起,再带他们一段时间。”戚学政说。
(d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