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快将贵州建成中医药强省

时间:2020-11-2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于浩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贵州中医药界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系列重要论述,聚焦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个时代课题,牢牢把握中医药改革发展机遇,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贵州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着力全面提升中医药保障百姓健康能力,积极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切实履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职责使命,加快将贵州从中医药资源大省建设成为中医药强省。

  贵州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用抗击新冠疫情,取得显著成效。

深刻认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在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胜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即将开启之际,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不断深化认识,切实增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加快贵州中医药发展、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具体行动中。

  中医药发展关键是人才,需要薪火相传。

  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以更高质量、公平可及的健康养生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人民群众有所呼、有所盼,我们就必须有所应、有所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其次,要把握“两个大局”,深刻认识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对维护国家生物安全、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贵州中医药应对灾疫的积淀与底蕴,坚持中西医并重并用,筑牢防范化解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的防火墙。

  再次,要坚定文化自信,深刻认识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对于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在造福人类健康中塑造贵州文化品牌、文化形象,不断为提升贵州软实力、影响力作出新贡献。

  最后,要强化使命担当,深刻认识贵州中医药尤其是苗医药在传承创新发展我国中医药事业中的重大意义,在发展民族医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交出一份令各方满意的合格答卷。

走好贵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健康资源,对于建设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保障群众生命健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时,它又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可促进农业、文化、旅游等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助力新旧动能转换。

  如何实现事业、产业两轮协同驱动?贵州中医药系统要遵循基本规律、把握正确方向,走好新时代贵州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守正,意味着坚守中医药的辨证思维和内因学说,坚守中医药天然固本、扶正和未病先治等理念,坚守中医药的理论、学术、特色。创新,意味着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和民众需求,既对秘方验方加以更新创造,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完善、振兴中医药。守正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要追求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

  坚持中西医并重并用,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固化疫情防控中西医结合有效做法,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全省自上而下的中医药管理系统形成时间不长,必须进一步完善、贯通中医药工作架构和管理体系,我省业已建立了以分管副省长为召集人、30余个省级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方应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共同谋划发展宏伟蓝图、商议发展重点事项、解决中医药发展困难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坚持质量第一内涵扩张,推动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大力促进中药材、饮片、制剂标准化建设,搭建科技平台加强科技创新,筑牢贵州中医药“良医好药”的质量根基。

  坚持贵州中医药“三个三”发展思路与定力,把中医药做大做优做强。以贯彻“三个坚持”为切入点,坚持将中医药事业全面融入大扶贫大健康战略,坚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两者相互促进发展,坚持将中医药事业医疗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协同并进;以建设“三个体系”为抓手,完善省市县三级中医药行政管理和服务能力体系,加强中医名医五级传承人等人才培养体系,规范法规政策体系;以打造“三个示范(试验)区”为引领,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医药医改示范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坚持博采众长和兼容并蓄的中医药风格,在交流互鉴中推动贵州中医药走前列。传承精华,前提是认识把握中医药的精华。大量古籍古方有很多精华,但也需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守正不是守成,更不是守旧;不是固步自封,也不是墨守成规;而是与创新相结合,以守正促创新、以创新固守正。同时,在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中,要吸收西医药的长处,但要摒弃中医药现代化就是西化的极端思维与行为。

加快实现从“大省”向“强省”跨越

  贵州是苗药起源地、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90%以上的苗药集中在贵州,药用植物资源5304种。以苗药为代表的中药民族药产业已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早在2015年,贵州苗药销售产值超过200亿元,超过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黔药道地优势受到越来越多企业、消费者青睐,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

  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将中医药资源大省转变为中医药强省?全省中医药系统今后要抓住重点领域下硬功夫、实功夫,筑牢根基、塑造优势,加快实现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的跨越。

  要在聚焦主责主业上下功夫,抓重点带全面织密织牢中医药服务网,重特色强优势提升疾病防治能力,久久为功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在人才支撑上下功夫,发展中医药的关键是需要人来实现薪火相传,要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律,深化医教协同,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在中医理论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做强院校培养主阵地。大力推广和提升师承教育,扩充基层人才队伍,完善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打造遵循中医药教育规律、体现现代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中医药人才队伍。

  要在药材源头管控上下功夫,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动规模化品质化种植,进一步巩固提升市场地位,打造新时代黔药金字招牌,建成全国中药材集散地。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贵州省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方案》之后,还要继续探索建立好山好水好药的贵州良药优质品质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定制药园建设规模。

  要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围绕做优做强“黔药”品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助农增收为核心,以壮大优质中医药企业、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为突破,加大融合发展力度,打造中药现代产业体系。要完善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制定科学标准,搭建好强大的贵州省中药材电商交易平台,全面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全省中医药行业的战略性整合,稳步推进“三个一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中医药龙头企业、拳头产品、优质基地。

  要在文化赋能、品牌塑造上下功夫,扩大贵州中医药“良医好药”传播力、影响力。“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贵州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民族医药文化博大灿烂。多年来,举力开发以苗药为主的中药民族药品牌,涌现出一批以苗医药方为基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药,以苗药为主的“黔药”品牌效应凸显。各方要继续勠力同心,挖掘和利用各种文化资源,让贵州中医药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扩大贵州中医药“良医好药”的知名度美誉度,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于浩 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

  (转自《贵州日报》)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