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耀志代表:关于加强传统中医药文化宣传的建议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中医中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000年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基于对疾病的抗争,对健康和生命的追求,中医中药以旺盛的生命力,得以存续发展,涌现出了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钱乙、李时珍等医药大家。演绎了坐堂行医、弃官从医、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大医精诚、仁术济世、杏林春暖、橘井泉香的故事。归纳出望闻问切、精气神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论、经络学说、中药性味理论、中药归经理论等诊疗、用药、制药方法理论。整理编篡《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纲目》、《温热论》等经典名著。彰显辨证论治的科学观;天人合一、源于自然、融入自然的哲学观;悬壶济世、扶助苍生的道德观;简便效廉的价值观;防病、治病、养病的自然观。形成了独有的理论体系,文化特质,实现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传统中华优秀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治病祛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守护神,护佑着中华民族战胜屡次天灾、战乱、瘟疫,人口不断增加,文明永续传承。
上世纪初,西医药进入中国,中医中药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曾以“伪科学”的错误论断而被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支持中医中药的发展,但中医药的发展举步维艰。据统计,到2015年,在全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中医类医疗机构仅占5%,床位数占14%,从业人员占5%,诊疗人次占12%,中药产业收入占29%,名老中医在全国仅剩500名左右,这与中医药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极不相称。传统中医中药宣传滞后是中医药低迷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把振兴中医药提高到惠民生、促和谐、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上。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调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2016年,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中医药的历史地位、传承发展和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因此建议加强传统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动我国中医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规划。
第一,成立传统中医药文化宣传领导机构
国家相关部门应成立传统中医药文化宣传领导机构,统一领导、规划、布局,把文化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国家应从政策导向、资金扶持,调动企业事业、社会团体、民众共同参与中医药文化共建共享。
第二,培育高素质中医中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
中医药理论、中医药文化是靠一大批高素质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传承和发展。看不懂中医药典籍、弄不清阴阳辩证,辨不明药性配伍,就是庸医,庸医带给患者、民众的就是中医药没用。国家应在待遇、收入等方面鼓励大批中青年热爱、投身中医药,通过师承教育、家传相授,推动中医药大家的成才之路。
第三,突出中医中药特色,打造品牌中医医疗机构
中医医疗机构是中医药文化宣传的窗口、主阵地,人们通过医护人员的诊疗、用药、服务可以最直观地感知中医药。一是坚持中医药特色,中医临床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突出中医中药,提高中药及其它治疗方法的应用率,重视临床治疗与中医药发展的关系及对中医中药治病的规律和作用机理的研究。二是开展针灸、推拿、按摩、足疗等具有传统中医药特色的治疗。三是病人诊疗时,医生应用中医药术语向病人解释病因病机、诊断依据、治疗方案,以提高病人对中医药重视度和信任度。四是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康复治疗等优势,开设治未病、康复等专科,运用经方、针灸、推拿、药膳等方法指导人们健康养生,治疗亚健康,预防疾病发生。
第四,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中医药文化教学内容,让青少年了解中医药发展历史,中医药名人典故,中医药基本治疗理论方法,中医药在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使青少年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医疗健康保健养生方法。
第五,搭建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多角度、全方位宣传中医药文化
把传统中医中药文化用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趣味性强、贴近生活、贴近个体的专栏、故事、电影、电视剧、健康知识讲座、养生知识讲座等科普形式,通过电视、电影、报刊、节会、网络等媒体,向公众宣传中医药文化。
第六,以中医药养生为切入点,让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
上医医未病,下医医已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传统中医药把预防疾病发生放在首位,形成了天人相应、顺应自然、调畅情志、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的养生观。其中中医药膳养生是老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中医药养生方式。《黄帝内经》记载:“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医圣张仲景开创药物与食物相结合治疗疾病的先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甘麦大枣汤。形成了春宜升补、夏宜清补、秋宜平补、冬宜温补、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分季节、分地域的药膳养生差异。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社区、企业、社会团体研究、开展中医药养生活动,不仅能让老百姓防病、治病,而且使中医药走进千家万户,更贴近民众。
第七,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
提高中医药在临床中的医疗效果和在重大疾病、传染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中的作用。开展中医药教育改革,培育中医药人才。整理经典名方,加快创新药物研究开发,使传统中医药在学习、传承、创新中不断提高壮大,赶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姜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