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长俊:《内经》中充满“道”的智慧

时间:2016-09-22  

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长俊

  《黄帝内经》处处可见“道”的踪迹。从《异法方宜论》到《汤液醪醴论》均言治法,其中提到多种治法。治神,就是从“道”的层面去调节人体。《玉版论要》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此条文说的是“道”就是“一”。《玉版论要》到《经脉别论》主论脉法,仍以阴阳为纲,脉与四时阴阳相应为顺,不应为逆。论病诸篇也离不开藏象、经络、阴阳、五行之理。《黄帝内经》中论五运六气,五运六气仍然是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各种医术都是通过调和阴阳,这就是《上古天真论》讲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也是“道”的层面。

  《黄帝内经》中“道”的实质是什么呢?“一”“阴阳”“神”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黄帝内经》所述,阴阳调到“阴平阳秘”即为“一”,就会“得神”。《黄帝内经》吸取道家理论,主张保持“恬淡虚无”“恬淡无为”的意识状态,也是“阴平阳秘”的阴阳动态平衡状态,所以“阴阳”归“一”,“神”静气和。

  易与医相通,从中可以感悟天人之道。太极图完美表达了阴阳互根的消长运动。而对于十二经脉,先天真气顺督脉而升,带动足三阴从足而升至胸腹,并从胸出手,阴经经气升而出,故阴经井穴属木,主升发;当先天真气沿任脉下降,手三阳从手降头,足三阳从头降足而入于阴,阳经经气降而入,阴阳相会,故阳经井穴属金,金为肃降。这就是先天真气与后天营卫之气的升降出入,与河图、先天八卦、太极图是相应的。(实习记者 张梦雪整理 图片由实习记者刘甦摄)

(责任编辑:朱蕗鋆)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