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尽可能少的费用 维护人民群众健康

时间:2016-04-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刘维忠

  编者按:一年多来,甘肃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从本省实际出发,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和用好中西医两种资源及优势,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摸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

  甘肃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刘维忠,作为我国西部大省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卫生“掌门人”,西医出身,谈起中医却如数家珍。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他带头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在深化医改中把中医药事业搞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造福一方。不久前,在兰州召开的中国中医药报全国通联工作会上,刘维忠出席并作专题报告,用简练质朴的语言向各地代表介绍了甘肃经验,给与会者以启迪。现据他的讲话录音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甘肃在开展“西医学中医、中医学经典”活动的时候,明确要求职称晋升考试,中医加考经典、西医加考中医。当时很多人都反对。有个医生想不通,我们中医局长问:“你外语考了没有?”他说外语考了,局长就说,“外国人的东西都考哩,老祖先留下来的东西考考怎么了?”这个同志回去想了3天才想通。

  说实在的,当时压力很大,这个时候《中国中医药报》就甘肃“西学中”发了一篇评论,给甘肃非常大的帮助。省委书记、省长作了指示,说这个“西学中”好,我们就把这个指示在电视上、报纸上发了,现在认识高度一致。我们每年有700人“西学中”,脱产学习中医,省级每年150个人,每个市每年50个人,顺顺当当,效果非常好。

  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把甘肃中医药工作的一些情况给大家作一汇报。

  一、甘肃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基本考虑

  第一个考虑,甘肃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伏羲是甘肃天水人,应该说是中国最早的中医,后来甘肃庆阳又出了个老中医岐伯。最近我们给庆阳市50万元人民币,准备再给50万元,庆阳市拿100万元人民币,共200万,排一个陇剧《医祖岐伯》,招标已经完成,今年就出来。

  针灸鼻祖皇甫谧也是我们甘肃灵台县人。去年我们拿了100万,平凉市拿了100万,排了秦腔《皇甫谧》,前一段时间在北京也演了,最近省内演了十几场,我们安排每个县医院拿2万,每个地区医院拿2万,准备演它100多场。

  我们今年总共排了4部戏,还有1台综艺节目,其中两部半是宣传中医药的。因为甘肃是中医药的发源地之一,甘肃中医药做不好,说不过去的。

  第二个考虑,甘肃是一个穷省,我们在医改中确定了一个思路,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费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确定了这么一个思路,最少的费用只能是中医,西医都很贵,所以我们发展中医,一个是中医能解决问题,第二个是中医便宜。为此,我们一方面治理过度医疗,一方面发展中医。

  现在超级细菌在全世界蔓延,中国也有了,抗生素大量使用,我们就非得治理过度医疗,解决抗生素的大量使用问题。治理过度医疗,抗生素降下来,用什么来代替,就是用中药来代替。

  治理过度医疗,我们确定了“四个排队”,乡以上医院,每个医生每月抗生素使用量、自费药使用量等排队,抗生素使用排名前10名的,组织专家进行评估,不合理用药都要处罚。全省从去年到今年处罚了1000多个大夫,这应该说在全国力度最大的。我们每月把“四个排队”情况和不良业绩情况,乡以上医院都贴到了墙上,老百姓一看这个家伙乱开药哩,不敢找这个人,他的威信就没有了。抗生素降下来,你得有个治病的东西,这样就得把中药用上去。

  第三个考虑,我们认为中医药的疗效非常好。这次我省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舟曲地方非常小,2平方公里死亡了1700人,发生疫情的可能性非常大,中央领导几次要求我们省委书记、省长把防控疫情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当时我们压力非常大,好多人提出来预防性地吃点西药,我说一人发两片西药谁都不会吃,老百姓说我没病吃什么药。后来我给几个市州卫生局长打了电话,一人拉2吨大蒜。第一次40.5吨大蒜,老百姓一吃,预防疾病效果非常好,后来我们省长看好多人反映,说这个非常好,让我再调点,我说没钱了,省长就给省政府秘书长打电话,又调了70吨,后来吃完了又调了50吨,一共调了160.5吨大蒜,人均3至4斤大蒜,效果非常好,使疫情没有发生。

本文刊登于2011年7月7日《中国中医药报》3版

(责任编辑:刘茜)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