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司富春委员: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

时间:2016-03-03 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的基层卫生服务。在城市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改变等新形势下,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正逐渐向更重视人的整体性的“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重视疾病本身和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多元化影响,及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简”、“便”、“验”、“廉”的特色治疗技方法对社区居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入中医药元素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有助于更好更快的实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模式的转变。这也与“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实际卫生服务需要相契合,对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是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是发挥传统医学优势,发展现代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路径。

  一、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

  1、有利于控制慢性病、亚健康人群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目前一方面,以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和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的高发使患者生活能力下降,致残率和死亡率上升,严重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另一方面,人们快节奏、高负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诱使吸烟酗酒、暴饮暴食、不规律作息等不良生活习惯愈发常见,亚健康群体数量急剧上升。如何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大挑战。

  中医特色疗法诸如中药、针灸、热敷、按摩等对老年病、慢性病人群和亚健康人群的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有着独特优势和显著疗效。绝大多数慢性病需长期用药,西药长期服用会带来药物依赖和肝肾毒性,而中医药采用天然药物,可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少,中药饮片和膏方价格低廉,更适用于社区基层医疗。中医强调“三分治,七分养”,格外重视饮食养生,与现代营养学契合,在社区中推广中医养生观念,普及基层群众的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有利于调整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保障基层医疗需求

  当前我国优质的卫生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大中医院,应该为所有民众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医疗水平和资源配置却较低,医学人才匮乏。相比之下,社区居民往往放弃离家更近更方便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而选择医疗资源更完备的大医院就诊。而中医药和中医适宜技术易于操作,工具便携,便于在基层医疗系统中推行。因此,发展以社区为导向,公平而可及的基层医疗,建设富有中医药特色的卫生服务机构,鼓励所有人的首诊医疗保健在社区解决,一方面,可以促进卫生资源进一步的可及化和公平化,使社区居民能够享受更加高效优质、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更好的扩大了中医药的宣传普及度,让更多的基层群众信中医,懂中医,用中医,促进中医药的繁荣和发展。

  3、有利于繁荣中医药文化,振兴传统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精华所在,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沉淀,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手法,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同时,中医一系列的自然疗法、养生保健方法,如针灸、食疗、气功等,安全可靠、方法简便、广受好评。将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其在基层百姓中的普及度,使人们正确认识中药疗效和毒性;而且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推陈出新,使古老的传统医学在现代卫生服务中绽放崭新的活力。

  4、有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发展独具特色的基层医疗服务

  当前城市大中型医院集合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应用高水平的医疗设备、药品和医务工作者,致使医药费用不断攀升,超出公众普遍承受能力,高额医疗费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医患矛盾的中心。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普及中医药和中医适宜技术,使普通民众得到方便及时、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健康需求,还可以缓解现有医疗卫生体制不足带来的一系列难题,发展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道路。

  近年来国家在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中提出要统筹用好中西医两方面资源,提升基层西医和中医两种手段综合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逐步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全面发展,使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为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各省/市政府相继制定了促进中医药进社区的相关政策,中医药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相比较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中仍存在着政策落实和执行效果不理想、财政投入量不能持续满足发展需要,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人才匮乏问题突出,中医药服务项目简单、笼统而不精,未能形成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教育服务薄弱,社区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缺乏足够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获得感低,中医药社区卫生健康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和阻碍发展的因素。在经济、科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和把握好当前的发展形势,制定切实的中医药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体系、特色优势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迈上新台阶,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获得感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1.强化政策保障,构建多元投入机制,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第一,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加强落实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相关保障政策和中医药融入社区卫生服务的配套经费,加大中医药专项经费投入,改善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充分调动服务的积极性。第二,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服务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各市、县(区)卫生局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保证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第三,不断完善中医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标准,扩大中医药在农村社区卫生中的服务范围、服务项目、发展目标,有力促进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第四,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财政投入政策,把中医药服务、中医适宜技术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支付项目,制定运用中药饮片、中医适宜技术治疗提高报销比例的优惠政策,调动农民群众应用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积极性。

  2. 加强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第一,全省各地市制备详细的社区中医药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基层中医人才的任职、晋升制度,以保障基层社区机构中医队伍的发展壮大。第二,制定社区中医人才扶持政策,包括科室建设、医保政策、福利待遇等,促进基层中医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和医院应联合制定基层中医人才培养制度,除了对社区中医药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开展广泛的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外,各级政府还要加大对社区中医人才引进的资金投入。第三,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将相关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研究与中医全科医师培育体系建设研究相结合,医学模式转变与中医全科医师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与中医全科医师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相结合,大力发展中医全科医学学科,培养基层中医全科医学人才。第四,通过建立中医人才培养基地,制定培养计划、内容以及考评方法,多种培养方案配套实施,提升社区中医医师的特色服务能力。第五,加强中医药团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建设,多渠道吸引和积聚优秀的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提高中医药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广泛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知晓率和认可度

  第一,鼓励社区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辖区内各工会、妇联、老龄委和各类社会学术团体有组织地开展公益宣传和社会动员活动,依据年龄、教育水平和身体健康状况对辖区内居民因人施教,提高健康教育与健康指导的有效性。第二,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在社区定期开展健康体检义诊活动,筛查出存在危险因素的亚健康人群,并对其发放社区慢性病干预手册,定期进行动态随访。第三,社区定期举办中医药适宜技术知识讲座,培训适宜技术人才,提供针灸与推拿服务;成立运动培训中心,进行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中医运动治疗方法的推广,指导社区居民按摩穴位、敲打经络,练气功等,让居民在家就能自我保健、缓解病痛,提高居民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乐意接受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利用中医药知识进行自我保健。

  4.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的中医药诊疗项目服务体系

  第一,使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服务工作体系化。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中医诊室、针灸室、推拿室、理疗室、康复室、养生保健室等中医科室的建设,积极推进中药、针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的运用;同时以城镇社区居民为对象,以中医治疗养生保健理论为指导,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向居民提供完整、科学的治疗、养生、保健等课程资料,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第二,加强中医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政府加大投入,要在社区内大力开展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如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防控等,以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的中医药诊疗项目服务体系。

  5. 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化建设

  第一,开发适合不同人群的中医药手机APP应用,以开展在线咨询和指导,解决医患沟通问题。一方面开发具有中医生注册和管理、智能开方、医患互动、中成药库、中草药库、经方验方、偏方单方和中医适宜技术等功能的面向医务人员的中医助手APP;另一方面开发具有个人注册和管理、中医问诊、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机构查询、名中医查询、中药查询和养生保健知识等功能的面向普通老百姓的中医健康APP。同时患者还可以从服务态度、治疗效果和收费价格等方面进行满意度在线评价,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自我修养和业务水平。第二,开发更加适合老年人和家庭成员使用的网络社区中医馆系统,包括个人管理中心、社区预约、中医问诊、中医体质辨识、历史医案查询、查询检查/检验报告、中医养生保健和订单查询等功能,并在操作习惯和用户体验上满足家庭成员对于中医药健康的管理需求,提高服务效率。第三,建立信息化双向转诊系统,主要包括院内资源上报更新、转诊医院资源查询、转出管理、转入管理、患者跟踪、就诊信息反馈和统计分析等,以配合“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体系的构建和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联网上级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