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婕:医院信息化建设助力诊疗服务
谢谢大家,非常高兴今天参加会议,学习很多的东西,我是从医院管理者和医院应用环节,怎样利用信息化和新的互联网推动医院医疗品质的提升。
信息化是引领医院发展,我经常把医院信息化建设比作马车,如果信息化建设不好,实际上使医院前进发展非常受到制约,如果信息化规划好的话,引领医院在往前发展,所以信息化建设要做好总体规划,然后分布实施。目前很多医院还是有这样的状况,系统之间是成了一个信息的孤岛,比如说基础支点乱。第二,数据质量差,因为很多管理者根据他的需要提出一个报表,打开信息系统一看非常多的报表,不知道哪张报表可以用。流程没有梳理,很多信息化的需求只是站在手工操作要求信息化实现,这样很多流程是没有经过实例,数据不共享,这是医院信息系统里存在最大的问题。
医院内部信息化一定要做提升平台,生产线和所查询的数据是两套,特别是大医院门诊量上万,新医院一般算门诊开药、检查单也不会超过十条,但中医院一个方子可能至少有15条,所有中医院数据量比西医院数据量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地方。
信息化促进医疗品质的提升,这里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主要三方面:第一,优化服务流程。第二,提高医疗安全以及质量控制。第三,精细化管理。
危急安全永远是医院的主题,很多医院危急值只要检验质高了就报危急值,比如说渗透期的病人很多指标一直是不正常,但这样不停地报也会有大量信息,所以我们认真梳理所有的危急值。危急值是直接发送到医生手机上,这样让医生告诉每个病人哪个指标高了,需不需要给他沟通,这样提升品质。
门诊电子病历,在移动端优质护理,把有限的时间还给病人,病人从入院评估,所存在的问题,自动导出护理措施,护理措施然后一直到临床护理,护理后哪些得到解决,哪些需要健康教育,进一步的帮助患者和家属,或者出院指导,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
医院工作主要分院前、院中和院后,院前主要是病人的基本信息采集,还有他以前在其他医院的信息,甚至是家族的病情,病人都是很不愿意认真地填写,院中做得非常好,院后的随访、用药情况提示、关注,包括安排的服务,这些也是我们需要去做的。作为管理者来讲:第一,要了解医生的核心要求。第二,要确保医院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患者为中心的“移动医疗”主要体现在挂号、寻医问药、陪诊、移动支付。互联网+是一个趋势,但医院的院长目前还是想把医务人员全部精力留在医院里做好工作,本身医院都叫医务人员不够,如果不能100%把自己的精力留在这了,而又去分心,一定会给医疗品质带来问题。应该如何应用?我认为是无线查房,还有关心病人危急值的报告,比如说术前的通知,这些都是为医生做好服务工作的。
管理者希望看到仪表盘,所有数据得到及时的报告,知道运营的状况,医生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查到病人的病程记录,各项检查单,甚至是医嘱。我们100%的人使用了京医通。微信平台也在使用支付宝的支付,这不是我们推给病人的,因为支付宝是病人已经在用支付的方式。当时我有一个顾虑,因为中医院病人也是年龄偏大,支付宝能在我们医院用好吗?我们当时做事非常认真,比如说医保病人,用支付宝付费一定要去分解我们是先去扣费,有些病人有提示,说你一定要查一下卡,在出院之前,病人就不去,从服务方面我们要求联系病人把这钱退回病人,帮助病人做这件事情,也可以说是各部门的配合。我们一天是8000病人的话,有1500名的病人用支付宝。
下一步是利用微信平台优化挂号,由北京银行做平台,微信和诊间支付,所有诊间预约,包括远程医疗。当然,医院里面用互联网+考虑最重要的是病人的信息安全,我们总认为把病人的信息搁在自己的服务器上是最安全的,以前对服务器是不允许跟外网接入,所有工作站不允许插U盘,医院里都有规定,但现在这个围墙不得不用安全的方法把它打开,但首先是安全的前提。
今天的医改有分级治疗、医患矛盾、互联网推进,我认为互联网给医院带来了什么?
第一,信息沟通及时、全面、准确。第二,管理制约,智能的提示。每个患者的手机都是医院服务的窗口,我们要拿出一些数据说明中医的优势在哪里,现在不需要了,用手机就可以填写,还减少医院的设备。第三,解决了三长一短。现在分时段挂号,根据自己的时间来,但有时候北京一堵车也是不好控制,比如说叫他10点来,他可能11点来,我们从服务角度上方便了病人。最大的好处是医院运营宣传和推广,怎样适用及特别是通过今天的会议,我是受益匪浅,回去以后更好的抓好这方面的工作,拓宽医院的服务范围,改变服务方式。移动互联网是大势所趋,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