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庆祝中国中医药网上线 > 要闻

王国强:让中国中医药网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经典品牌

时间:2015-07-23  作者:中国中医药网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7月22日下午出席中国中医药网上线活动时发表讲话,希望中国中医药网努力为凝聚中医药行业力量,提高公民养生保健素养,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并祝愿中国中医药网越办越好,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经典品牌、中医药人员的网上家园、广大网友的健康使者!以下为文字实录:

 

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能够出席这样的一个仪式,我觉得今天这个仪式虽然简朴但是非常重要。这不但对中国中医药报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对于我们中医药事业发展有很大意义。中医药事业发展成果如何更好的惠及百姓,用什么样的方式、用什么样的平台让群众了解到政府发展中医药的优势,这就必须要求我们充分运用现代传媒技术。中国中医药网上线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今天,记住2015年7月22号,虽然晚了点。但是刚刚大家说了,中国中医药网他不只是一个战略趋势,也不只是一个网站简单的集合,它是一个巨大的资源,是一个有潜力很大的潜力股。

我要代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药管理局对中国中医药网的上线表示热烈祝贺。刚才各位专家都发表了真知灼见,语言虽然简洁但是都切重要害,这些建议都是大家日常的工作体会,很值得我们作为一个新上线的中医药网来学习和借鉴,我听了以后也是很受启发。特别在中国中医药报社这个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并刚刚迈出可喜的一步的时候,有这么多朋友来帮助、来祝贺,同时又发表了很多的真知灼见的荐言,这是非常的难得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共同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反映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党中央推进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对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主动适应媒体发展趋势和应对时代挑战的高度自觉。《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保障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进一步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

当前社会,网络和数字技术发展迅猛,媒体格局已发生深刻变革。新兴媒体成为大众特别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上相比传统媒体优势明显。尤其近几年,移动互联网让手机成为各种信息传播的新阵地,并呈现出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的趋势。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正逐渐改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方式和养生保健方法的获取途径。中国中医药报社这两年在新媒体发展和媒体融合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主办的“养生中国”等微信号在社会上和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两个月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我们局官方微信“中国中医”上午第一时间就全文推送了出去,短短两天就有超过10万人阅读。如果按照我们传统发文,地方收到最快也得好几天。运用新媒体技术,既有效缩短了我们传递信息的时间,也扩大了影响力。

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需要思考怎样抓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大好机遇,怎样顺应互联网传播趋势,怎样积极运用信息新技术传播中医药,更好地服务百姓健康;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迎接挑战,如何改进传播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使用中医药,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中国中医药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上线了,希望中国中医药网加强内容建设,创新采编流程,优化信息服务,以专业能力与服务优势赢得发展机遇。借今天下午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我就中国中医药网的建设与发展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一是要树立政治意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坚持以团结稳定、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和行业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计生、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忠诚党的事业,要有鲜明的政治态度,始终做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中国中医药网作为中药行业的门户,要全面准确地向全社会传播宣传中医药,从国家层面助推中医药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优质医疗保健资源、文化传播资源、科技创新资源、经济发展资源、生态建设资源,真正转化为国家竞争力,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家名片,讲好中国的故事。

二是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

新兴媒体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是不再仅仅局限于提供新闻,而是给用户更多更好的服务。因此要增强服务意识,强化用户理念,注重分析用户特点,准确掌握并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不断优化服务。通过优质的服务,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需求,扩大网站影响,也是扩大中医药影响。 中国中医药网应立足中医药新闻信息发布,引导中医药舆论,同时聚焦公众需求,积极开展移动互联网服务,丰富中医药信息内容,提升互动功能、增强用户体验,广泛吸引用户,不断提升影响力,构建起一个集新闻信息、服务资讯、求医问药、养生指导、学习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新闻资讯服务平台。

中国中医药网应该告诉大家最科学、最健康、最完整的知识。特别是现在大家健康观念都发生了很大转变,过去是有病看不起,熬啊!现在是看病能报销,但是老百姓希望的是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那么谁去教他们?恐怕靠大夫不行,靠挂号去找大夫看病,我看获得不了这样的知识。因为排的队很长,现在大夫看病的时间要按几分几秒来计算,对话时间很有限。而且我一直认为我们要树立“我的健康我做主,我的健康我维护”的观念。“我做主、我维护”靠什么?靠我自己去获得这些知识,结合我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情况去找一种适合我的养生保健方法,而且按照这样的方法坚持下去,坚持数月、数年,最后看到了好处。靠谁?如果我们网站达到这样的标准了,那么就能发挥这样的功能,就可以吸引一大批的粉丝和忠实的网友跟着你走,所以网站的生命力在于服务。网站的凝聚力就在于你提供科学的知识,而且这个知识应该是不断更新的,不能老是讲完了就没了,应该要不断地开发不断地挖掘。我们中医药的典籍里面,浩瀚的中华医学里面有广博的知识,但是这些知识现在还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播,我觉得太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了。

三是要增强创新意识,积极利用新技术,发展新应用。

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顺应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趋势,强化互联网思维,拓宽传播渠道,创新新闻传播业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推进采编流程集约化、数字化,建立多功能、多媒体一体化采编平台。中国中医药网要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音视频、图文结合等多种大众喜闻乐见形式的宣传中医药养生科普知识;要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报网融合与互补,为行业提供数据分析、网络培训、交流沟通等保障;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发智能化中医健康服务产品。

四是要加强内容建设,构建形式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

结合中医药行业特点和中国中医药网的定位,充分发挥专业采编优势和中医药行业信息资源优势,精心策划、认真编辑,通过专业、权威的内容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既要有对行业的正面宣传,也要发挥媒体的社会监督作用,推动行业良性发展。中国中医药网要与原有报纸内容有所区别,要有差异化,适应网络特性,要鲜活明快,可读性强,提升网站内容对受众的吸引力、感染力。

五是重视人才培训引进,探索拓宽商业模式与市场思路。

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逐步优化人才结构,建立包含内容生产、技术研发、资本运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激发人才创新能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造就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新媒体人才队伍。中国中医药网要强化市场意识,运用现代化企业化管理思路,整合资源、科学管理、有效运行,线上线下形成互动,打造中医药文化传播产业链,增强自我造血能力,发展“互联网+健康”、“互联网+中医”、“互联网+中药”等等,开发中医药移动产品,拓宽思路,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媒体融合发展路径。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建立适应中国中医药网发展特点的商业模式和市场运行模式。

同志们,中国中医药网今天正式上线了,我想这是报社改革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取得的新成绩,也是新的起点,后面的路还很长。希望报社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加速网站的创新与发展,努力为凝聚中医药行业力量,提高公民养生保健素养,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最后,祝愿中国中医药网越办越好,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经典品牌,成为中医药人员的网上家园、成为广大网友的健康使者!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