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坚持引进增量,盘活存量,打造中药材“渝药”品牌,推进品牌中成药二次开发——

重庆:多头发力壮大中药产业

时间:2020-10-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6版 作者:何军林

  在位于重庆高新区的中国中药(重庆)产业园内,从中药资源分中心到中药饮片生产中心、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处处都能感受到中药产业发展的蓬勃气息。

  近年来,重庆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始终将中药产业作为生物医药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重庆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明确了全市中药产业发展方向,中药走现代化、特色化之路。

中药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重庆市中药资源丰富,共有中药材5832种,占全国药用动、植物总数的48%;全国363个重点品种,重庆市分布有306种;在品种数量与资源蕴藏量上仅次于云贵川等省区,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主产区。

  目前,重庆市道地大宗中药材种植品种主要有黄连、青蒿、山银花、玄参、川党参、枳壳等近30余种。重庆市各大药企也在市内外建有种植基地。太极集团在甘肃、西藏、海南、内蒙古、四川、重庆等地拥有24个品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泰尔森制药有黄连、何首乌、山茱萸、桑葚4个品种的种植基地,重庆天圣制药有限公司建有枳壳、丹参、大黄、桔梗等种植基地。

  2019年,重庆市拥有中成药及中药饮片规模以上企业48家,其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中药企业有四家,分别是涪陵制药厂、葵花药业、希尔安药业、桐君阁药厂,涪陵制药厂的藿香正气液单品种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重庆市全年中药工业实现产值212.8亿元,产值总量为全市医药工业的三分之一,其中中成药实现产值180.1亿元、同比增长10.5%,中药饮片实现产值32.7亿元、同比增长8%。

引进增量盘活存量

  随着公众保健意识的增强,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在持续扩大。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重庆市围绕千亿级医药产业发展目标,坚持开放引进增量、改造盘活存量。

  重庆市针对已出台的中药经典名方目录,支持企业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加快开展相关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同时积极推进企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2019年,日本平安津村和重庆植恩药业签署了商业合作备忘录,明确在渝合作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化项目,目前双方正在就区域内医疗机构制剂平台建设方案细节进行磋商,并组织技术人员对日本津村提供的拟引进产品技术资料进行论证,筛选合作品种。

  “我市大力推进中药企业智能制造,太极集团、希尔安药业均获得工信部‘2025’智能制造专项资金支持。”重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中国中药(天江药业)的相关项目位于九龙坡金凤工业园区,主要建设中药饮片厂、中药配送中心等,现饮片生产车间已投产,项目也将辐射周边39个区县的中药材种植。新绿色药业的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值10亿规模。目前,企业正在进行主体施工,预计今年底完成仪器设备调试并试生产。

  华润三九与重庆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共同投资设立生产合资公司和销售合资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康仁堂在重庆秀山新建基地,项目首期投资2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6亿元,该项目已于今年7月试生产。

问题导向多头发力

  “目前,我市中药产业发展还缺乏有影响力的中药材大品种,道地药材大宗品种价值链欠缺,中药材交易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中药工业发展缓慢。”重庆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多方面下功夫推动中药产业发展。

  重庆将打造中药材“渝药”品牌。联合相关市级部门筛选出5~10个道地重点中药材品种,重点打造具有一定附加值及全国影响力的“渝药”品牌。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通过规范化和规模化的植物细胞培养技术体系,构建“西部植物药材资源库”,推动中药材原料和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助推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建立健全中药材交易市场体系。联合龙头企业及相关区县重新打造中药材交易市场,改造搬迁原有的渝中区菜园坝市场,建立集仓储服务、平台交易和金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重庆中药材采购交易线上交易平台。

  打造中药品牌药。支持企业遴选临床疗效明确、品牌基础好的中药品种进行二次开发,运用现代科技深入挖掘产品临床价值,进一步明确临床适应范围,提供充足的临床证据,为产品开拓市场打好基础。(何军林)

  (GJ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