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继承工作”升华中医临床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是传承和宏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独到技能,拓宽中医药人才培养渠道的有效手段,能够更好地将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完整地传承下来,并加以发掘提高,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而惠及更多的民众,使中医药为人民健康事业贡献更多的力量。
“师徒授受”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方式,在数千年来的中医药发展历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当代这种“师带徒”的模式是培养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的重要形式,是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是中医特色与优势的体现,是继承和抢救老中医学术经验的重要手段,需医德医风与人文素养并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20世纪90年代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一批“师带徒”模式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以下简称“继承工作”),迄今已是第六批,我先后带了五批学员,在这20年间的中医临床和带徒过程中,深切感受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越来越重视,从政策支持力度到经费人员配置,从指导老师遴选到学员选拔,都日趋合理与完善。医院在具体安排上也是处处为“继承工作”提供便利,各批指导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与不遗余力的教授,加之学员自身的不懈努力,已经成功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术继承人,为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起了领头作用。从前几批的带徒成果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就普遍存在的问题谈一下我的几点思考,希望有助于继承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继承工作”中“师”“徒”如何择选
“继承工作”的主体是“师”“徒”,客体是“师”的学术经验。其前提是“师”“徒”的择选,在“师”的遴选上应注重其有“术”可传且愿意倾囊传授,在“徒”的择选上,必须要筛选那些真正的为着传承中医药事业的人,并不仅仅是智商高、学问好就足够,要有一颗为着中医的心,若其仅是为了“师名”而来,学问再好也要慎重考虑。
其工作的重心应是“师”“徒”这两个主体之间学术经验的授受,具体来说就是“师”如何教,“徒”如何学。“师”的学术经验就是他们在几十年临床诊疗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对于相关疾病的独到的认知及理法方药的运用,它源于临床,也必须得在临床过程中才能得到验证,“徒”只有在具体的跟师临床实践中才能够更准确灵活地学习和掌握。
学术继承人如何完整继承指导老师的诊疗思维
“继承工作”所选拔的“徒”多是在临床上工作了多年,具备主治以上职称的专科医生,从现行的医院管理制度来看,他们大多数都是长期工作在病房,对于本科室范围内病种的诊疗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思路与诊疗方案,出于各种原因,这其中真正运用中医药来处治疾病的为数不多。所以,对于学术继承人的培养,应把重塑中医思维与中医信念放在首要位置。
在跟师学习过程中,继承人首先要放下所固有的思维定式,真正地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从中医的角度来审视和处治病人,这样就会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诊疗思路与方法。中医思维和信念的重塑,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达到的,要通过温习中医经典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古代哲学的熏陶,潜移默化。这远不止跟师3年就能完成,需要平时不断地自我督促,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过程。
在临床经验的具体学习上,我认为中医内科尤为重要,它既是临床又是基础,是以整体观去分析判断疾病,防止和避免了认识疾病的局限性。然而中医临床之难,也难在内科。由于当今学科分科越来越细,不少医生追求专治一病,深入研究以成为专病名家,这是今天中医临床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专病的提高,仍在于全面掌握,广泛涉猎,由博到专,这正是专的前提。
学术经验的继承应该成立以指导老师为中心的小团队,对老师平日临床诊疗过程进行实录,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摄像、拍照等加以记录,因为带教老师诊务繁忙,不可能对每一例病人的诊疗都详尽地分析给学生,加之学生在医院还有本科室的临床工作需要处理,也难以全程跟师学习,影像记录可备师徒以后参考,对于相关疾病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由医院以所有指导老师为主体,定期举办院内学术论坛,或讲解临床诊疗心得,或传授经典研读体会,使学生更全面地接触各位指导老师的学术特色,并开展师徒之间的教学讨论,营造中医学习的氛围。
“跟师”结业后“继承工作”如何延续
“继承工作”每批定为3年,远不足以达到全面继承的目的,只能算是继承的开始。从历史经验和我自身学医历程来看,所谓的“名师出高徒”,是学生跟师侍诊,在老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疾病的诊疗,反复实践,逐步深领老师的辨证思维,日久始能达到熟练地处置病情,提高诊疗水准,进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由此延伸下去,乃可成长为真正的中医临床工作者。我认为目前仅以3年为期,难以达到继承目的,必须要对“继承工作”有延伸要求,只有如此,才能使继承工作切实有效地向前推进,真正做到后继有人!
针对继承人3年结业以后的定位,我认为除了让他们继续本科室的诊疗工作以外,可以在门诊增设师徒特色门诊或工作室,以继承学生为主,使其能够自主运用所承之技进行诊疗,指导老师不定期给予指导。医院要对已出师继承人进行定期考核,设立奖惩机制,对于积极运用中医方法进行疾病诊疗且取得一定影响者,要广为宣传并予以奖励,如优先考虑其晋升、评优等;对于未能按照规定运用中医诊疗的继承人,责其继续学习,如仍不能独立运用中医诊疗,则取消其师承荣誉。以此来保证“继承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使中医临床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和创新。(国医大师 徐经世)
(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