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四川凉山州“主场”,中药材产业扶贫形成“造血”机制,企业倾情倾心扶真贫,贫困户生活发生剧变——
附子花开幸福来
9月20日中午,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乐安乡火灯村村委会门前的水泥场上聚满了村民,他们用推车载来刚采挖的附子,好医生集团现场收购,双方共享丰收喜悦。
村民吉牛什黑从满筐的附子中均匀地抽出4~5斤“样品”放在磅秤上,收购人员仔细查看附子的大小和品质,然后整筐称重。当天,吉牛什黑家种植的1010斤附子被评定为一级货,以6.5元/斤的价格收购;890斤附子二级货以5.5元/斤的价格收购;2420斤附子三级货以4.5元/斤的价格收购。吉牛什黑现场拿到了2万多元的附子货款,幸福写满了他的脸上。
火灯村村支部书记、妇女主任和一些勤劳肯干的村民都兑换到了数万元的附子货款。村里的“致富明星”马查尼尔,在还有近一亩地没有采挖的情况下,当天他已采挖的附子就卖了3.9万元。
附子带来新生活
海拔2800米的火灯村是大凉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寨,1985年出生的马查尼尔从小生活在这里,从一贫如洗到远近闻名的致富典型,是中药材附子改变了他的命运。
马查尼尔今年新盖的房子有100多平方米,外墙贴着漂亮的瓷砖,屋内宽敞明亮具有彝族风情,令人惊奇的是10根直径约1尺、高约4米的粗壮实木立柱使房子看上去十分“厚重”。
“这房子是附子‘建’的”,马查尼尔解释,修房子的10多万元是这几年他辛辛苦苦种附子赚来的。“这些粗圆实木都是从西昌买回来的。”谈起劳动换来的富裕生活,他难掩自豪。
35年的时光里,种植中药材是他命运的转折点。此前,他的生活是另外一番光景。
马查尼尔家是火灯村比较典型的贫困家庭,家里有7口人,习惯性种植洋芋、燕麦等作物,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所以多年来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一家人住在陈旧的土坯房里,贫穷充满了马查尼尔的幼年记忆。
2012年,马查尼尔的生活开始发生颠覆性改变。当年,好医生集团扶贫团队来火灯村号召村民种植中药材附子,马查尼尔却颇为反对。“我们帮你种,卖的钱归你,你看看种附子能不能赚钱,我们一起试一试”。那一年,好医生集团的工作人员帮马查尼尔种了几分地附子,收成竟卖了几千元。尝到甜头的马查尼尔第二年主动要求种植附子并认真学习种植技术。
2014年,好医生集团把附子产业导入精准扶贫,正式确定火灯村为精准扶贫的重点村,免费提供良种,每年捐赠物资,帮助村民种植附子。马查尼尔扩大附子种植面积,逐渐成为村里的附子种植大户。他勤劳肯干,每年都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2017年,他的附子种植收入就达到了3万多元。
有了可靠的经济来源,马查尼尔家的生产、生活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现在,马查尼尔养了几十头羊及猪、牛、马、鸡等牲畜。物质上已经较为富裕,目前马查尼尔思虑最多的是孩子,他想存更多的钱把孩子送到布拖县城去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以后让他们走出大凉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火灯村村支部书记马查阿俄今年种植3亩附子收获2.7万元,还新种植1亩川续断。他给记者算了笔账,洋芋(土豆)的亩产效益不超过3千元,如果附子种得好,亩产效益近万元,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签订中药材保底价订单合同回收产品。“现在种植附子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火灯村每年种植附子的收入有100多万元。2017年就有76%的贫困户脱离贫困。2019年,全村仅种植附子就实现户均收入6000多元。”
企业倾情扶真贫
“三区三州”是国家层面的深度贫困地区,四川省凉山州是“三州”之一,大凉山地处西南横断山区。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耿福能是凉山人,作为从大凉山走出来的企业家,对于凉山脱贫致富,他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左二)在火灯村田间指导村民规范地种植中药材。
四川省凉山州首府西昌市到火灯村车程100多公里但耗时5个多小时,需要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山路崎岖陡峭。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耿福能每年都要去火灯村,当天往返,路途遥远但他不辞辛苦。
9月20日来到火灯村,他向种植户赠送有机肥、大米等生产生活资料,与农户交流产业扶贫的心得体会,勉励他们加油干,许下“脱贫不脱帮”的郑重承诺,将附子货款亲自交到农户手中。
耿福能是国医大师金世元的得意弟子,对中药种植、炮制技术很熟悉。每年来火灯村,他都会到田间地头走一走,指导村民如何更规范地种植中药材。
“这个植株长得太高了,不利于附子的生长。”耿福能拿着一株刚挖起的附子对马查尼尔说,要想让附子长得好,就得控制附子植株的生长,发现长高了要及时掐断。在马查阿俄的附子地里,耿福能发现了丰收的秘密,“这里用了农家肥作为底肥培好了根,同时根也修得好,所以附子长得好。有些村民舍不得修根,附子就长不了这么大。”
好医生集团每年都会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在火灯村进行技术培训,对种子选择、除草、施肥、浇水、植株身高等田间管理的各方面进行指导。
火灯村四面环山,是一块盆地,环境相对封闭,因此中药材品种不容易和野生株发生杂交,较为纯正。耿福能说,这是优质的药材产地,只要引种好、管理好,是生产药材的好地方。他说,田间是中药生产的“第一车间”,完善“第一车间”是中药生产的第一要务。通过车间化规范管理,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对种质资源、栽培技术、收购季节各方面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够控制中药材源头,中药的质量才有保证。
深耕凉山州“主场”
好医生集团成立了由董事长耿福能任组长、由30人组成的精准扶贫工作组,长年累月在崇山峻岭扶贫一线工作的人员有21人。
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行动号召下,好医生集团以中药产业为依托,把四川省凉山州的深度贫困县作为重点帮扶地区。通过反复考察调研和分析论证,把适合凉山高寒山区海拔、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附子、木香、川续断、金银花和大黄等作为特色中药材品种,在凉山大力推广发展。
为了帮助解决当地农户在种植和销售方面的困难,解决当地彝族乡亲们的后顾之忧,好医生集团创造性提出“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和化肥,给予村民技术培训指导,签订中药材保底价订单合同回收产品。这些措施不仅帮助村民生产出高质量的中药材,也让他们对种植中药材致富的信心大增。
截至目前,好医生集团在凉山精准扶贫已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平均每年带动农民增收2000多万元。好医生集团已在凉山州的布拖、昭觉、美姑、越西、喜德、甘洛、雷波、普格、盐源9个县41个乡的108个村种植附子、云木香、川续断、大黄等中药材,累计达到2.8万亩,带动凉山贫户村1.4万户农户走上稳定脱贫的道路。
脱贫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脱贫后更要防止返贫,让贫困户走上稳定脱贫、增收致富的道路必须增强本地产业“造血”功能,而“造血”功能离不开产业体系的建立。为推进中药材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在农村切实建立起“脱贫不返贫、致富奔小康”的长效机制,好医生集团把对凉山的扶贫纳入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中。2019年,好医生集团投资1.1亿元在布拖县修建了特色中药材精准扶贫现代化加工厂,村民的中药材在这里经过加工后直接对接市场。消除乡亲们在药材销售、存储上的后顾之忧,增加产品附加值。
凉山由于山高路远,很难吸引外地企业来此办厂。好医生集团以中药材种植产业为依托,以布拖县为起点,已经建设10家工厂,这些工厂成为扶贫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也安置了大量本地未就业人群,大量彝族同胞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有利于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他们工作稳了,心也安了。
△好医生集团在布拖的中药饮片扶贫车间。
近些年,随着好医生集团在凉山中药产业精准扶贫的持续推进,这里的贫困人口接连“拔穷根”“甩穷帽”,过上了好日子。高高的凉山,正在见证拧成一股绳全力甩掉穷帽子的老乡们,用勤劳的双手勾勒着明天的美好生活。如今,除了盛开的附子花,这里的幸福生活也成为凉山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黄心)
(G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