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 助力广东向中医药强省迈进
岭南地区素来重视中医,在广东人的餐桌上、茶水里,随处可见运用中医药阴阳、正邪理论烹煮的汤、茶,以此防病、治病、养身、养容。中医文化基因根植于岭南人的血脉之中,在时代进步中不断发展强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特殊的地理位置、引人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医药与改革发展同频共振。
2019年10月25日,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会上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广东省提出了“四有五抓一提升”的中医药强省思路,在完善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中医药深度融入医改大局、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上都作出了广东表率。
今年7月2日,全省中医药大会在广州召开,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遵循基本规律,把握正确方向,走好新时代广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处在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最前沿的广东,要扛起建设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历史责任,传承是根基,创新是活力,“守正创新”才是岭南中医药不断前进的灵魂。
在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前行的道路中,怎么做好守正创新?“守”住什么?又如何“创”?这是走好新时代广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的关键。
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大考
广东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参与率94%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救治中,在广东省、广州市两级定点收治患者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里,在治的轻症患者很早就用上了一种名为“透解祛瘟颗粒”的中药制剂,结果发现疗效显著,随后这个院内制剂很快在省内甚至湖北疫情重点区域得到了推广应用。该药剂的另一个名字,大众更加熟悉——肺炎一号方。
在广东省中医院,这里的发热门诊在广东抗疫的早中期,先后排查了150个发热患者,从中甄别出了10名确诊患者。无论是确诊患者还是排查对象,中医药的提前应用有效地缓解了相应的症状。
在千里之外的武汉,广东省中医院的“德叔”(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成了湖北的“德叔”,他每天深入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区,探脉、看诊,为患者度身调整诊疗方案。在新冠疫情的风暴眼中打出了一套精准的中西医组合拳。他带领第二支国家援助湖北中医医疗队共136人,先后接管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5个病区,187张床位。共收治患者348例,轻型14例,普通143,重型、危重型191例。达到出院标准307例。中医参与率100%,纯中医治疗90例,全部达到出院标准。回到广州后,德叔很快根据湖北经验,编撰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医案精选》,为中医同道们提供了鲜活的病例参考。
如果不是在传承、坚守中求变通,在科研、创新中谋发展,在此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广东中医药也不会交出如此优秀的答卷——第一时间组建省级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第一时间制定发布省级中医药治疗方案;第一时间组建高水平的中医药疫病防治队伍驰援湖北,广东驰援湖北的2495名医务人员中,有377人来自中医医院;在治疗防控战场上,截至8月24日24时,全省确诊1730例病例中,中医药参与治疗1627例,占94.05%。中医药参与治疗确诊病例中治愈出院1601例。
在广东省疫情防控第25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颇具广东特色的“粤抗1号”预防方配方凉茶,一方制药的流感(新冠)预防方等被广泛赠予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及各省新冠诊疗方案、防控物资参考清单的药品中,粤企广药集团在产的产品达18个。疫情期间,广东省中医专家多次向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分享抗疫经验。
基层服务力强
广东中医门诊年服务人次占全国1/8
此次抗疫之战,岭南中医药厚积薄发,交出了一份令全国甚至世界瞩目的答卷,这正是岭南中医药经年积累的硕果。中医药在广东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省内中医药机构开展冬病夏治的三伏天灸时,人头攒动;每年岭南中医药人按照四时养身理论在冬季推出膏方节时,万人空巷。在岭南,每年的中医门诊服务人次,超过两亿,占全国中医门诊数的1/8强。
旺盛的需求催生出了庞大的中医药市场。2019年,广东全省中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14.27亿元,占全国中药市场规模的1/10强,拥有广药、香雪、中一等中成药中国驰名商标14个,国家中成药保护品种69个。既有创建于明代、有着420年历史的百年老字号陈李济;也有运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手段提升中药材有效成分利用率的现代化生药、成药企业。孕育出一个个享誉四海的中医药品牌,藏身于百姓的居家小药箱。
2007~2019年,广东省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下同)的数量从145个增至184个,增加了约1/4;中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的每万人平均数也都增加了一倍多;
中医医院的床位数更是增加了1.5倍,从2007年的2.29万张增至2019年的5.91万张,增幅159%。
广东中医医院的医疗服务量也在稳步增加。总诊疗人数从2013年5254.7万人次增至2018年的5934.9万人次,5年间增长了13%;出院人数从2013年的117.5万人次增长至183.1万人次,5年间增长56%;与此同时,中医医院出院者的平均住院日从10天缩短至9.1天。
2019年,全省各类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中,中医有4.7万人,占了全部执业(助理)医师的16%,相当于大约每6.5个执业(助理)医师中,有1个是中医师;中药药师的队伍是9646人,占全部药师队伍的22%。目前,全省每千人口有0.41名中医师。
“简、便、验、廉”有优势
中医院看病花费略低于平均水平
2019年,在全省及各市政府办128家中医医院中,每诊疗人次平均医疗费是276.6元,深圳(414.0元)、广州(334.6元)、珠海(332.2元)等高出平均水平,肇庆(151.6元)、韶关(164.5元)则花费较少;每一出院者的平均医疗费用是1.24万元,广州(1.75万元)、佛山(1.63万元)、东莞(1.58万元)、中山(1.51万元)等高于平均水平,韶关(5429.1元)、潮州(6832.9元)则较低。
比起广东省医院的平均医疗费用,中医医院的花费略低。2019年,平均每诊疗人次的医疗费方面,各医院平均是300.2元,中医医院是278.7元;平均每出院者住院医疗费方面,各医院平均是1.239万元,中医医院是1.236万元,若平均到每日住院医疗费用,中医医院(1400.4元)仍是略低于各医院平均(1474.1元)。
重视科研、人才
大力投入发展中医药高端科研平台
传承千年的岭南中医不仅在日常的诊疗中发挥强大作用,作为一项精益求精的科学事业,岭南中医药人一直在运用现代化的科研手段、科创平台进行变革、发展。
一直以来,广东省持续巩固科研创新平台优势,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省中医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省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持续推进中医优势病种突破、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医院中药制剂等项目建设。广州中医药大学“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获得201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发展广东青蒿素抗疟药物和方法,在非洲和太平洋岛国推广取得显著成效,部分国家疟疾发病人数下降了98%,为世界清除疟疾提供了“中国方案”。
在中医药人才培养方面,广东也持续发力。邓铁涛、吕玉波、禤国维、周岱翰4人曾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殊荣,还遴选出100名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完成2019年度1000名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招录,培训200名住培骨干师资,1081人通过国家住培结业考核,在年度全国中医住培能力水平测试中广东成绩位居前列。
夯实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订单定向招录400名农村卫生中医药人才,培训300名县级医疗机构中医临床技术骨干人员,培养1200名中医全科医生,培训29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新增44个国家和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41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学科通过验收,中医药得到活态传承。
这些亮眼表现都离不开广东雄厚的产业基础。资料显示,广东中药种植面积达575万亩,已形成中国面积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南药生产体系,国内17个大型专业中药材市场有2个位于广东。
从药企数量来看,根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广东拥有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达170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9家。2019年全省中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4.27亿元,利润总额79.79亿元,工业增加值160.4亿元,整体规模占全国1/10左右。
政策东风已来
中医药产业构建创新发展“湾区路径”
在岭南中医药人谋求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政策的东风早已来临。2019年10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印发,明确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
2020年4月下旬,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出要求全省各地区各部门以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为契机,在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方面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共同推动广东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年7月2日,全省中医药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要在产业振兴上下功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打造中药现代产业体系,全方位推进粤港澳中医药产业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药制造业中心。
仅以位于横琴的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为例,经过近10年建设,目前产业园已有注册企业180家,包括广药集团等一流中医药企业,其中澳门企业近50家。目前,产业园已引进广东省药监局联络办公室等政府服务平台,以及全球顶尖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天祥集团,为入园的中医药企业提供低成本的公共研发、弹性化生产、认证审批等一站式服务,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面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无疑将探索出一条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湾区路径”。
(转自《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道斌 李文 程小妹)
(d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