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提醒

食疗养生:重在四气五味

时间:2020-09-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7版 作者:秦竹

  研究食物的性味(四气、五味等),是中医食疗养生的基础。按照中医药理论,应根据不同的病、证对食物进行选择。因此把握好食物的性味极为重要,这样才能熟练地驾驭食疗养生,做到有的放矢。

食物的“四气”

  中医理论认为,中药和药物均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四气”又称“四性”,是依据其被人服用后引起的反应而定。通常分为寒凉和温热两大类,以及介于四气之间而无明显偏颇的平性。

  寒凉食物大多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滋阴、生津之功,可以减轻或消除热性病证,养护人体的阴液,适于体质偏热者或暑天食用。如甘蔗、荸荠、梨、西瓜、苦瓜、黄瓜、丝瓜、萝卜、猪肉、鸭肉、绿豆、甲鱼、银耳、番茄等。

  温热食物大多具有温中、散寒、助阳、活血、通络之功,可以减轻或消除寒性病证或瘀血,扶助人体阳气,适于体质虚寒者或冬令季节食用。如羊肉、牛肉、狗肉、鸡肉、荔枝、龙眼、红糖、酒、葱、姜、韭菜、大蒜、辣椒、胡椒等。

  平性食物的作用缓和,无明显副作用,应用范围较广。如黄豆、土豆、南瓜、莲子、芡实、薏苡仁、白扁豆、山药、豇豆、黑豆、木耳、胡萝卜、香菇、白糖、鸡蛋、鲤鱼等。

食物的“五味”

  中医认为中药和食物还有“五味”:酸(涩)苦、甘(淡)、辛、咸。“五味”主要是根据其本来滋味而划分的。不同味的食物具有不同的作用。

  酸味食物如乌梅、柠檬、苹果、葡萄等,富含有机酸,具有收敛固涩、生津止渴、涩精止遗之功,多用于肝气升发太过、虚汗、久泻久痢、遗精遗尿等病证,但过食易致痉挛。

  甘味食物如白糖、大枣、甘蔗等,富含糖类,具有补虚和中、健脾养胃、滋阴润燥、缓急止痛之效,多用于防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阴液亏耗等病证,但过食则壅塞气机。

  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莲子心等,多含生物碱、苷类、苦味质等,具有清热燥湿、泻下降逆之力,多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肿瘤、便秘等,但过食则可能伤阳。

  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花椒、桂皮、大蒜、洋葱、韭菜、芫荽等,大多含有挥发油,具有散寒、行气、活血之功,多用于感冒、气滞、血瘀、湿滞、痰阻等病证,但过食则有气散和上火之弊。

  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海带、虾等,含钠盐较多,具有软坚、散结、润下之效,多用于治疗肿瘤、便秘等,但多食可致血凝。

  五味之外,还有淡味、涩味。一般将淡味与甘味并列,即“淡附于甘",而将涩味与酸味并列,即“涩附于酸”。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的功效,涩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秦竹)

  (GJ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