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医药传承与中药饮片应用专家研讨会凝聚守正创新共识——
保护道地药材,传承老字号
道地药材是保证中医药疗效的关键。9月12日,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由北京健康产业协会等主办,北京乾养堂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2020年中医药传承与中药饮片应用专家研讨会。会议聚焦坚守“选好药材,药效才好”思维,进一步推进道地药材保护,传承经典名方,弘扬老字号文化。
“诸药所生,皆有境界”。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合作中心张韬在专题报告中表示,道地药材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古代药物标准化的概念,它以固定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质量,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如“浙八味”“四大怀药”等道地药材闻名遐迩。道地药材具有地域性,不同地区植物种群的基因差异性,决定了药材的品质差异,同时气候、土壤、生物等多种生态因子组合而成的生态环境,也对药材质量影响甚大。道地药材的特征也包括了在本地区专门形成的种植栽培技术。
“可以说,道地药材就是有良好疗效的药材”。张韬说,古代医药学家通过“尝百草”临床辨证施治,了解到哪些药材疗效好,哪些药材疗效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药材的道地性,并获得了公众的认可。道地即正宗,道地药材是中医辨别优质中药材独具特色的标准,也是我国中药行业一个约定俗成的中药质量概念,是中医药的精髓。
但当前,道地药材的种植(养殖)、加工炮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由于道地药材供不应求,导致异地盲目引种栽培;还有药农种植(养殖)、加工技术参差不齐,盲目追求高产,以次充优,更有甚者鱼目混珠等,都造成中药品质下降。张韬建议,应对中药材种植实行组织化管理,对药农进行科学培训,在选种、育苗、移栽,嫁接、剪枝、防涝、施肥、防虫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的方法;在炮制加工上也要科学规范,深入研究和传承古代优良的炮制工艺和方法,加强包装、储藏和运输技术研究和质量保障。
保护和利用好道地药材资源,是每一个中药人的责任和使命。会上,中国中医科学院梁峻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郭顺星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李晓君教授、北京乾养堂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马胜军等,分别就铁皮石斛、熊胆粉、鹿茸、川贝母、野山参、丹参等名贵中药材的传承、创新和发展情况做了专题介绍。与会专家认为,中医药健康产业方兴未艾,传承中药老字号和保护道地药材相得益彰,中药老字号应坚持应用道地药材,讲究炮制加工,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只有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让霍山铁皮石斛、中宁枸杞、文山三七、新会陈皮、焦作山药、岷县当归等一大批优质道地药材真正发挥作用,中医临床疗效才能得到保障,中医药瑰宝才能真正造福百姓。(任远)
(GJ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