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开展处方自我批评 提升临床能力

时间:2020-08-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吴力强

  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众多著名医家。他们在各自的临床实践中,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提出己见,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丰富了中医学理论,提高了临床疗效,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色。已故肾病名家邹云翔先生曾说:“中医内科诚有各宗派分歧,门户之见,争论不休,但是科学研究工作者肯定会有争论,必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由于不少患者病情复杂,难以把握病机,有时会导致辨证错误。故笔者认为,临床医生应当开展处方的自我批评,有利于提升临床能力。

“自我批评”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古人读书,提倡“仁”“德”,将追求圣贤当作人生的终极目标,他们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自我反省,规正自己行为和心性上不符合道义的行为,从而达成吾日三省吾身的目标。《艺苑卮言》(以下简称《卮言》)是明代王世贞的一部重要的诗文理论专著,他自己对《卮言》的态度是:“作《卮言》时,年未四十,与于鳞辈是非古今,此长彼短,未为定论。行世已久,不能复秘,惟有随事改正,勿误后人。”“惟有随事改正,勿误后人”一句,反映出他虚心阔达的气度与敢于自我批评的胸怀。中医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诗文如此,我们搞中医学术,也应当如此。

  “自我批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

  医学发展使得分科逐渐细化,专科化、专业化趋势明显,注重局部的精确治疗。但是,中医学强调整体,讲究运筹帷幄、把握大方向。这就产生了一些矛盾。临床中,对于同一位患者,脾胃科的医生注重调养脾胃,有“脾为后天之本,补肾不如补脾”之说;肾病科医生则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补脾不如补肾”。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下,若再过分强调对局部的重视,势必会忽略整体上的把握。我们强调开展处方的自我批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如此才能看到自身的薄弱之处。

“自我批评”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责任

  笔者认为,医者之间的处方评批容易产生矛盾、误会,操作起来也相对困难,但是医者处方的自我批评,却能体现一种谦逊的态度,值得提倡。“自我批评”可以让医者在行医时产生无形的自我约束力,不断提高对自我的要求,也能体现自身的大度胸怀,让业界感受到为发展中医的强烈责任感。笔者去年在江苏南京有幸聆听安徽中医药大学温病学刘兰林教授的分享,她说:“‘投石问路’是新安医家温病临证六大特色之一,当遇到重症、难症,一时无法把握,先以轻轻平和之小方探其病机,病情好转者可稍稍加量,静观药效,若方不对症,则再推敲”。当虚实难辨,方药无法定夺之时,为了不让自己的辨证失误增加患者的痛苦,“投石问路”确是一种事前“自我批评”的良策,也体现出医者的责任与用心之处,让人由衷钦佩。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术应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也曾言:“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的美丽、壮阔、坦荡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的功能。”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表达:“中医学之所以经久不衰,除了它的智慧、包容及疗效外,还有一种医者的自省。”开展中医处方的自我批评,是为医者诊病方法的自我纠正,更是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体现。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临床能力,也会让更多青年中医投入到中医的学习中去。(吴力强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