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大力实施“511”发展战略 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德兴样板

时间:2020-08-3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郭峰

  江西省德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抢抓新的发展机遇,创新提出“511”中医药产业发展思路,即:打造大品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应用型研究基地、全国中医药人才交流培训基地、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和中药材物流交易基地等“5个基地”,打造以中医药研发为支撑的全产业链高端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旅游康养城市——形成“1张‘健康中国 养生德兴’的城市名片”。

  德兴,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取“山川之宝,惟德乃兴”之意而定名,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置县。总面积2101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6.2%,是全国最早的百强林业县(市)。

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宝库

  德兴作为典型的山区城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植被茂盛,森林广布,中草药资源宝藏蕴藏丰富。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德兴药用植物有1927余种(药食同源医药植物66种),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其中铁皮石斛、覆盆子等20余种濒危珍稀野生中药材都有种群繁衍。德兴是江西省“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有“野外就是药房,深山就是药库”的美誉。近年来,德兴先后成功申报了掌叶覆盆子、铁皮石斛、红花油茶、葛4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成功创建了中国红花油茶之乡、掌叶覆盆子之乡。

厚重的中医药文化积淀

  据载,著名炼丹家道医葛洪早年特意选择在德兴炼丹修炼并在妙元观行医传道。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提到了如何治疗疟疾。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就是从中获得的灵感和启示。自元代起,县内医风渐盛,仁医妙方频出。元代僧人普映为御用太医,领五省采药使。明代张宗煊、邹士锜擅长号脉方药。清代余逢源著有《脉诀全书》,余濂伊擅长针灸和偏方,董成谦人称“再世扁鹊”,著成《医学秘诀》《临症按脉》等医药典籍。几千年来德兴百姓用中医药防病治病的习惯也是代代相传。

辉煌的中医药发展成就

  20世纪60年代末,为贯彻毛主席“六・二六”指示,德兴兴起了以“认、采、种、制、用”为中心的轰轰烈烈的草医草药群众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草药事业的逢勃发展,引起国家高层领导和世人的注目。1971年1月,时任德兴县革委会副主任杨德森同志代表江西省参加全国中西医结合工作会议,并在会上就德兴的中医和中草药事业的发展作了典型发言,引起了中央的关注。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亲自接见了杨德森同志。在听取杨德森同志的汇报后,周总理对德兴发展中医和中草药事业的做法和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说:“江西德兴这个地区的中草药搞得不坏。”1971年第3期的《人民日报》用四个版面刊登《草医草药是个宝》,全面介绍了德兴中医、中草药事业发展情况,德兴中医、中草药因而声名鹊起,全国知晓。与此同时,在接见卫生部和中医研究院负责同志时,周总理指出,“成绩应该归类,一个是群防群治、一个是中草药,主要写腾冲、德兴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地区支气管炎高发,给百姓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影响。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北京医疗队从1971年到1979年在德兴开展了8年的中草药研究工作。期间,房书亭、王国强、胡世林、姜廷良、叶祖光、岳凤先、周超凡、李荣生、李曼玲、王吉昌、孔光一、郑静红、毛淑杰……共8批100人次中医药专家来到这里,开展中草药调查、研究、中医培训等工作。其中,北京医疗队重点对牡荆进行了药物学、药理及临床综合研究,确定了牡荆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具有祛痰、镇咳、平喘功能。经过南、北方4600例临床验证,有效率稳定在90%左右,显效率60%左右。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奖,牡荆叶、牡荆挥发油被国家药典收录。牡荆油胶丸被农牧渔业部和江西省评为优质产品,该药不仅畅销国内各省市,还出口东南亚国家。

  当前,发展中医药产业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将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西省、上饶市也相继提出“中医药强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强市”战略,健康产业发展热潮正强势来袭,德兴中医药产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大发展机遇。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

  德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抢抓新的发展机遇,提出进一步弘扬“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大茅山精神,大力实施“334”发展战略,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确定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创新提出“511”中医药产业发展思路,即:打造大品种道地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应用型研究基地、全国中医药人才交流培训基地、中医药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和中药材物流交易基地等“5个基地”,打造以中医药研发为支撑的全产业链高端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医药旅游康养城市——形成“1张‘健康中国 养生德兴’的城市名片”。

  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德兴市聚焦产业难点、企业痛点、行业重点出台政策,聚力中医药产业的稳定推进、规划引领、保障落实。高规格推动,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中医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中医药事业产业融合发展中心,为正科级事业单位,统筹协调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形成了“专业人才管行业、专业部门抓产业”的机构机制。高起点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德兴市振兴中医药“十三五”规划》《德兴市扶持中药材种植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打出支持发展、鼓励创造的政策“组合拳”。高标准投入,市财政每年安排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资金和科技三项经费等项目资金发展中医药产业;自2017年来,协调金融机构以各种形式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贷款5000余万元,用资金支持浇灌出发展“沃土”。

强化项目招引,完善产业体系

  德兴市坚持在项目“引进来”、“建起来”上统筹兼顾、谋划全局,构建集产、加、销、游、娱于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布局。种植、加工方面,引进了国药药材、双成药业等一批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加工项目,先后建设了高标准万亩高山红花茶油基地、覆盆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园等15个生态农业示范园和德兴千亩中医药产业园区等项目;康养、旅游方面,实施了百草园生态健康养生项目、江西青舍里旅游养生休闲项目等6个项目。特别是德兴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建了“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德兴)试验培训基地”,这是该院在北京之外建立的全国唯一一个试训基地,也是一个产、学、研、资相结合的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综合项目,目前项目一期已建成运营。

  强化创新驱动,唱响特色品牌

  德兴市大力鼓励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支持创新资源向重点企业注入,创新重心向主导产业转移,创新人才向关键行业聚集。组织对中医药行业调研摸底,了解技术瓶颈难题,摸清高端引才需求,引进先进技术上百项、副高以上人才上百人。先后赴北京、江苏等地实地对接,为企业牵线搭桥,与国内80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所建立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如宋氏葛业同多所院校合作,对葛的研究提高到新的高度,并在国内外著名专业期刊《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报》等发表多篇葛专业论文,2016年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又如,天海集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等单位合作,组建了国内首家覆盆子基础研究平台——江西省覆盆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建立了江西省博士后工作站,承担了“863计划”等国家课题8个,其中针对肺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营养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填补了我国药食同源肿瘤临床营养品研究课题的空白。

强化民生保障,提升服务水平

  德兴市坚持围绕民生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回应民众关切。投资3亿元的德兴市中医院二部将于2021年投入使用。累计投入170余万元建设了17家基层中医馆,可开展针刺类、灸类、刮痧类等多种中医项目,已服务1.8万余人次。花桥热敏灸小镇为江西省重点打造的四个热敏灸小镇之一。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成果丰厚,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肛肠科、中医妇科、康复科为省级基层特色专科。截至2019年底,德兴市各级医疗机构100%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并将中医药率先纳入医保范围,公立医疗门诊中医药治疗报销比例达50%,住院中医药治疗报销比例达90%,全域化满足、全方面保障群众看中医、用中药需求,获评2019年全国中医药先进单位。

  强化宣传引导,打造文化名片

  德兴市强化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自2017年起连续四年开展“国医日”、中医药文化专题讲座、院士报告会、中医药文化展以及中医义诊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中医药进机关、进社区等六进活动,让“信中医药、用中医药、爱中医药”的中医文化广泛传播,在每个家庭扎根,进而推动中医药事业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促进中医药事业不断进步,助力打造“健康中国 养生德兴”的“德兴名片”。

  雄关漫道真如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德兴市中医药事业发展开启了新的航程。今后,德兴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大力实施“511”发展战略,打造中医药产业发展“德兴样板”,为江西“中医药强省”、上饶市“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江西省德兴市委书记 郭峰)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