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头条

中医药法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5月31日,四川省全省备案中医诊所1573所,数量居全国第一——

释放基层中医药服务活力

时间:2020-08-21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1版 作者:李娜

  清晨,四川省成都市百汇堂中医诊所法人吴子清照常起了个大早,赶着去诊所上班。百汇堂中医诊所位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近的巷子里,中医药法实施以来,这条小巷里已经陆陆续续开了多家中医诊所。回望3年前自己的那个决定,吴子清感慨,是中医药法开启了基层中医师的春天。

一个月就能备案中医诊所

  2017年,多年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的吴子清想要自己创业,开办一家中医(综合)诊所。但是横在他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开办一家民营中医(综合)诊所,执业许可证审批预计要花至少三个月以上。

  紧张筹备了一段时间,12月21日,当取得营业执照的吴子清,再去当地卫健委咨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时,听说了开办中医诊所的新政策。

  “只要准备好资料,拿去备案就可以办诊所了。”简化的流程,让吴子清当时就下了决定,开一家中医诊所。2018年1月底,吴子清将诊所装修好后,便将医师资格证书、周边环境的评估等资料交到当地卫健委,在确认资料无错漏后,吴子清当场就拿到了《中医诊所备案证》。

  吴子清的诊所开张了。

  从筹备材料到开张,吴子清只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除了时间成本的缩短,相较于中医(综合)诊所,吴子清的中医诊所除了不能开展西医和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中医服务,其他中医药服务一应俱全,诊所可以利用中草药、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技术方法开展诊疗服务,也可以开展中草药煎煮、中草药调剂等药事服务,中医药治疗率达到100%。

  快速便捷的中医诊所备案制,让与吴子清一样越来越多的基层中医人,有了用武之地。

  这一切的变化,得益于201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与配套出台的《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

  中医药法中指出,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这之后,四川多次组织全省宣贯中医药法及配套制度培训,对备案政策进行深入解读,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3万余份,政策咨询1万余人次。明确要求规范办理流程,为申请人提供便捷服务。

  越来越多的中医诊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越来越多像吴子清一样的基层中医人得以实现愿望。仅吴子清开办诊所的街道上,短短半年时间,中医诊所数量增加了三分之二。

  2019年2月14日,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也以法人形式提交了备案制中医诊所的申请。一个多月后,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诊所福德诊所就开始正式运营,医院火速开启了发展的“第二春”。

  截至2020年5月31日,四川省全省备案中医诊所1573所,数量居全国第一。

解决老百姓就近就医问题

  如今,家住成都三环外的王婆婆总喜欢坐车来吴子清的百汇堂中医门诊就诊。

  “这里有熟悉我病情的医生”。王婆婆表示,从前在医院看病,从挂号到看病再到拿药,人太多,没一个环节不需要排队。医生看的患者也多,自然没有时间对每个患者都做到面面俱到,往往只是问清缘由,然后对症开药。

  她坦言,去医院排半天队,结果几分钟就被看完,心中总会有种不踏实的感觉,如今在诊所看病,方便了太多,也不用提前预约,只要清楚哪一位医生在哪一天坐诊,当天去就是。

  王婆婆的感受与大部分的四川人一样,相比较大医院看病难,看病流程复杂的感受,中医诊所,“看病既近,花钱又少”,良好的就医体验,吸引了不少忠实“粉丝。”

  这些分布在全省各地的中医诊所,与家庭医生形式高度契合。尤其是在基层或是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由于中医在治疗方法上的多样性、效果显著性,中医的非药物疗法,具有舒适度高、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特点,不仅满足了广大群众多元化的中医药需求,也解决了百姓“就近就医”的问题。

  为了保障中医诊所质量,吴子清百汇堂请来成都中医药大学的退休教师前来坐诊;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福德诊所由医院老年病科、杜氏骨伤科、针灸康复科、治未病科等国家和省级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主任,以及多名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师传承人等专家坐诊。专家们的坐诊,更为老百姓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得益于中医药法的实施,一些基层中医师,可以发挥自身所掌握的中医药特色疗法,开个中医诊所,就能为百姓提供优质中医服务。为了加强对短时间内大量涌现的中医诊所的监管,保障百姓的就诊体验,各地卫监部门通过培训宣传为先,日常监督检查为主,行政处罚为辅的方式,引导中医诊所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如今,大大小小、遍地开花的中医诊所,打通了百姓去大医院就医的“痛点”和“堵点”。

渴求更高水平的基层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四川省不仅中医诊所发展迅速,基层中医院的发展也在稳步提升。

  走进绵阳市北川县中羌医院时,眼前的场景让人耳目一新。陶土色作为主题风格,羊头装饰作为羌族特色,整齐干净的临床科室均以中羌医药药名命名。

  “3年时间,重点支持10个中医区域医疗中心、100个县级中医院(民族医院)、1000个基层中医馆提档升级,并在1万个村卫生室建设中医角”,北川县中羌医医院院长朱伟介绍,医院的变化,得益于四川省对基层中医医疗服务的重视,源于百姓对基层中医药服务与日俱增的需求。

  需求的背后,是四川省一直以来蓬勃发展的中医药事业。

  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四川,早在1984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振兴中医”的口号,1987年建立全国第一个有独立管理职能的省级中医管理机构,1997年出台全国最早的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之一《四川省中医条例》。可以说,四川省一直是全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排头兵。

  从2017年至今,三年时间,四川省出台了第五版《四川省中医药条例》《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政策文件10余项,对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川药品牌、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等作出安排部署。

  2020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实施中医药院士后备人才培养、中医经典传承、重点学科、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医疗区域中心、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目前,四川省拥有中医药从业人员近30万,建立中医医联体462个,获准建设17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医医疗机构7000余家,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6.9%,全省93.4%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百姓对中医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就要在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上狠下功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表示。未来,四川省还将围绕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和深化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模式”,做出一系列制度安排和创新设计,描画出让中医药为百姓谋福利更清晰的蓝图。

(djt)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