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需要中医药文化滋养
2016年2月,国务院颁行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心理卫生课程。”
物质精神双管齐下,两手一起抓都要硬。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动员令发出,中医药进校园、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帷幕强劲开启。此举既有强化学生身心健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效果,也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长远意义。
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大学的重要意义
大学是文化人才汇聚、文化知识富赡、文化成果丰硕、文化底蕴厚重之地,担负着包容文化、传承文化、创造文化、辐射引领社会文化的重任。中医药是国粹,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结。
大学生是当今社会中一个庞大的群体,寄托着祖国的未来。据教育部2020年5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因此,在大学校园里普及中医药知识、厚植中医药文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了。
笔者曾就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情况做过调研:中小学开展活动多一些;高等学校中相关医学类院校开展活动较为丰富;其他类高校开展活动甚少。
在大学校园里,涉及中医药“术” 的东西多,例如: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手段;属于中医药“道”的东西少,诸如:传统医学之理念思维、基本知识、文化等。
众所周知,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正值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他们积极向上,思维敏捷,富于想象,接受能力强,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但是,其耐挫性较差,容易出现情绪、行为上的波动、失控,一些学生甚至产生心理疾病,诸如: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身心不分家等,这种心理疾病带有一定的时令性与重复性,并会引发躯体症状。如果引导、干预不力,就会演变成为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健康成长的阻碍因素。对此,一方面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要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
中医在心理治疗方面强调情志调摄、养神治神、心神平衡,且有既治病也治人的独特良方。《黄帝内经》云:智者之善生,必顺四时而适暑寒;和于阴阳,调于四时;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等。
文化具有育人作用和引领效应。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医药基本理念,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可以学会运用中医思维模式、认知方法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可以逐步学会遵循天人相应、阴阳五行、生发收藏的变化规律,涵育健康心理,指导健康学习、健康起居、健康饮食、健康锻炼等。可以掌握辨证施治、治病治未病的基本常识,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科学调控心智,增强正能量,减少负面影响。从而保持情志舒畅,身心健康,提升综合素质,助力成长成熟成功成才。
推动中医药文化进大学的实现路径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如何走进大学校园,怎样走入学生心中,需要找准切入点,紧扣关联度,丰富供给侧。定位在大众普及上,着力在取得实效上,对标在传承弘扬上。
其一,充分利用校园融媒体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氛围,积极宣传中医药在人类发展史上、在“健康中国”建设、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日常生活当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顶层设计,将中医药文化及其所衍生的价值观纳入大学文化建设的范畴,引入第二课堂之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内涵。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注重思想性、专业性与趣味性的统一,充满生活气息,让大学生既能听得懂又爱听还管用。达至“一见喜”“生地”为“熟地”,生发期待心理与亲近感。
其二,依托专业院校的学科优势和专业教师的学术素养,让中医药文化进课堂、进讲坛。讲好中医药科学内涵、发展创新史、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等故事,增强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中医药对生命、自然、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传授健康生活方式,使大学生知晓中医药预防保健、养生调摄、防病治病和用药的基本常识。对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情志调摄等方面的培训。
其三,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诸如中医药文化节、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中草药辨识、药膳制作等。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增加情景体验,感受优秀传统文化。
其四,加强内外联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在大学校园里生根开花结果。实现医药行政管理部门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合缝对接,组建专家学者宣讲团,深入大学校园巡回宣讲中医药知识、中医药文化。支持鼓励师生开展中医药文化研究,纳入科研、课外科技活动立项选题。
大学需要中医药文化浸润滋养,中医药文化应当在大学生群体中赓续弘扬。中医药文化在大学校园里呈现勃勃生机,春发,春风化雨,播撒思想、行为和希望。夏长,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大树参天。秋收,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满满的获得感。冬藏,养精蓄力,内化存量,终生受用。中医药作为一种文化被自觉接受,必将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李金钢 西安工业大学)
(y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