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培养合格中医药人才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一个合格的中医药人才,必须把“德”字摆在首位。今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实施课程思政提出明确要求。如何培养出德才兼备、内外兼修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院校面临的重大理论课题。
廓清一个认识误区 认识课程思政意义
中医药院校的主干学科是中医学、中药学以及医药相关学科,有的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的价值引领、德性启悟、信念生成属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或者是人文社科专业领域的教师更为擅长,而与中医药专业课教师关联不大。这类教师尚未正确认识中医药院校实施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价值,对全员育人的概念认知模糊或有意逃避责任。如果学生缺少德性的滋润,再精湛的专业水准也难成就一个医技卓越的名医,所谓“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强调以德帅才、以才资德的同构关系;如果单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引领学生的思想成长,而缺少专业教师的垂范带动,思想政治教育极易异化为抽象、苦涩、空洞的说教。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全员育人的重要载体,强调专业课教师在学生思想成长中的育人职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由于专业课教师在学生专业学习中赋有知识权威的形象,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知识中,容易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和思想认同,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历史上知名的教育家或中医名师,首先是在人格教化上对学生起到模范作用。中医药院校专业课教师要将教书(知识传播)和育人(人格塑造)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好课程思政这个载体,“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共同致力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促进两个范畴交融 理解课程思政素养
在课程思政的概念体系中,“课程”是形,“思政”是核,前者强调知识维度,后者凸显德性维度。中医药院校在实施课程思政过程中,要着力促进知识与德性紧密结合,使课程赋予德性的基因、德性依附于知识讲解过程中,达到不露痕迹、水乳交融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思政并非课前或课后五分钟思政课,也不是在课程之中生搬硬套插入具有“正能量”的逸闻趣事,而是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巧妙穿插、无缝链接,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受到思想的引领和价值的塑造。因此,中医药院校教师需具备三个基本素养:一是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从中医药知识背后发现思政基因,比如在讲《中药炮制学》时,从复杂的中药炮制工艺到同仁堂堂训、胡庆余堂“戒欺”牌匾等故事,引导学生感悟中药炮制中的医德之美。为了提高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含金量”,教师必须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和中医药历史文化典故,才能做到信手拈来、挥洒自如,为实现意义呈现奠定知识基础。二是讲述思政故事的能力,把思政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比如在讲《中国医学史》时,可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曲折过程,促使学生体会传统中医的魅力和现代科技的伟力。善于讲故事,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教学艺术的重要表征。三是开展思政对话的能力,能够与学生形成思想的碰撞,比如讲述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促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教学对话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指标,要谨防教师讲得眉飞色舞、纵横捭阖,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缺乏共鸣。教师要提高与学生对话的能力,经得起质疑和反问,使教与学同频共振,对学生的思想起到启悟、内省、重塑的作用。
着眼三个课程目标 强化课程思政自觉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不同学科门类的课程思政提出具体要求,结合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要求,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目标应涵盖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在国家层面,课程思政要着重渗透对国家制度体系的认同感,从中医药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优秀传统文化着手,阐释中医药在维护中华民族健康中发挥的显著作用,紧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带领学生在五彩缤纷的中医药知识王国中畅游,并从国家层面解读对中医药事业的高度重视,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高度认同、自觉拥护。在社会层面,课程思政要着重浸润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从杏林春暖、橘井泉香、妙手回春等故事中,感知中医药人大医精诚的医学伦理,建构起健康积极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中医药发展史上,许多杏林国手关心民瘼、解除病患的故事,彰显的是中医药人悬壶济世的医者情怀,这些故事散布于专业课程的知识细节中,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个人层面,课程思政要着重培育奋发蹈厉、励志冰檗的进取意志,由于中医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学中医知识,还要学习西医的相关核心课程,因此中医学生普遍反映比西医课程负担重,加之中医博大精深,四大经典常学常新,学好中医需要持之以恒的定力,达到博观约取、触类旁通的境界,所谓“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至其约”。因此,中医药课程思政要激发学生矢志奋斗、不懈进取的内生动力,从历代名医、国医大师的成长经历,教诲学生学习中医路途漫长、学好中医则前途无量。
古之师者的职责包括“传道,受业,解惑”三重内涵,“传道”居其首位,此处之“道”乃是为人之道、处世之道,与现代大学制度所倡导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相类似。课程思政就是强调把“道”融入具体的专业知识讲解中,从丰富的中医药知识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养料,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熏陶中得到人格滋润,为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力奋斗。(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