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的贫困户到市级三甲中医医院检查、住院、手术一路绿灯,靠的是广西柳州市中医医院领头打造的“三二一”紧密型医联体——
“杏林天使”托起大山里的健康梦
7月,艳阳高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全村,绿油油的稻田沿着丘峦层层叠叠地铺展开来,快到收获的时节了。在安全村村头,21岁的侗族小伙子蒙伟罗在手脚麻利地打理稻田,若留意看,还是能发现他走路时有一点跛,这是14岁那场“噩梦”留在他身上的印迹。
“过去那些离不开双拐的日子,如今想来仍觉心痛。”蒙伟罗回忆,14岁的自己很贪玩,第一次骑摩托就跑到山路上兜风,一辆大货车迎面飞驰而来,他为自己的年少轻率付出了惨痛代价。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能跑跑跳跳,只能靠着双拐勉强站立。家人不甘心这么年轻的孩子就这样成为残疾,带着他几度求医,原本不多的积蓄花光了,伤却不见起色。后来他咬着牙说:“不治了!”看着父母日益佝偻的身躯,他心里充满了自责,他恨自己给家人带来了无尽苦难。
重重山峦挡住追逐健康的脚步
受伤以后,蒙伟罗常常望着重重叠叠的大山发呆,融水县安全村,这片养育了他的美丽土地,却成了他追逐健康梦的最大阻碍。
安全村,这个聚居了苗、壮、侗少数民族的村落处于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向东延伸部分,这里独特的岩溶地貌蕴含着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山雾氤氲中,叠峦、梯田、镜水、木楼,点染得恰到好处,犹如人间仙境。
“与世隔绝,景色很美,可惜不产粮食。”安全村村主任曾令贤苦笑道,这里的山是石头山,能耕作的土地很少,山里开展不了机械化农业,粮食产量极低,一家人辛辛苦苦劳作一年,收获的粮食常常填不饱肚子。
重重山峦成了安全村和外界沟通最大的阻碍。“从村里到融水县城要乘车颠簸4个多小时,到柳州市区要花上7个小时之久。” 曾令贤说,很多村民一辈子都没出过村子,这里的人们习惯穿自己亲手做的民族服饰,电视只能收几个台,智能手机是稀罕物,乡亲们的娱乐方式还停留在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天。
闭塞的交通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也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在“十三五”期间,安全村被认定为深度贫困村,704 户村民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300户,目前还有12户尚未脱贫。
蒙伟罗一家就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为他行动不便,母亲需要经常在家照顾他,父亲一个人劳作,收入更少了。
年轻的蒙伟罗原本对生活怀着美好的希望,但大山拦住了他追求健康的脚步。有时他会冲着群山呼喊,听着重重回声在山谷里回荡,蒙伟罗觉得非常无助,“没有人能听到我的呼喊,我感觉一辈子也走不出这层叠的山峦。”
蒙伟罗曾以为,他一生也就如此了,只能拖着伤残的身躯过着看不到光明的日子,直到2018年,他遇到了命中的“天使”,一切竟然迎来了转机。
治好了伤,增加了劳动力 把“减法”做成“加法”
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医医院护士谢玉瑛来到安全村做驻村扶贫队员,对蒙伟罗来说,她就是下凡的“天使”。
“我从事中医护理工作20多年了,见到这个孩子时,凭经验我就断定他的伤能治。”谢玉瑛说,第一次看到他,就被他的孤僻深深刺痛了,“格外成熟,也格外沉默寡言,被伤痛折磨得失去了这个年龄该有的活力。”
谢玉瑛亲自上门,和蒙伟罗一家聊起了家常,她把蒙伟罗腿部变形的照片发回柳州市中医医院,找骨科专家会诊,通过手机视频连线让骨科专家向蒙伟罗一家讲解治疗方案。正当谢玉瑛热情满满地联系手术时,蒙伟罗嗫喏着打断了她:“阿姨,您不用操心了,我现在挺好,我不治了。”
他不是一直希望正常行走吗?谢玉瑛疑惑了,她耐心地开解他,蒙伟罗终于道出了他的担忧:“治疗又要花钱,我不想再让爸妈受累了。”这个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谢玉瑛细致地向他讲解了国家扶贫政策,“到柳州市中医医院治病,走扶贫绿色通道,先治疗后交费,费用按国家政策能报销大部分,另外,柳州市中医医院每年专门拨出的100万贫困户大病救助基金也能再报销一部分,需要个人承担的很少……”
在谢玉瑛的陪同下,蒙伟罗一家再次踏上了求医之路。2018年5月和2019年1月,蒙伟罗先后两次在柳州市中医医院接受骨科矫正手术,经过一段时间的术后康复,他又能正常行走了,慢慢走时和常人一样,走得快了才会显出一点跛。令蒙伟罗一家感动的是,两次大手术,仅仅花费一千余元。
如今,21岁的蒙伟罗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担负起了大部分农活,他皮肤晒得黝黑,越发结实了,时常露出开朗的笑容。回忆起5年的拄拐生活,蒙伟罗恍如隔世,他说:“感激国家的扶贫政策给了我新生活,感激谢阿姨,她是来自中医医院的‘杏林天使’”。
“孩子的伤好了,家里省了治病的开销,还增加了家庭劳动力,把‘减法’做成了‘加法’。” 谢玉瑛说,蒙伟罗不是个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在融水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非常普遍,“有了伤病多是拖着,实在撑不住了才想着治,又因为信息闭塞,不知该怎么治,病急乱投医,一下子花光了积蓄,就陷入了重度贫苦。”
作为融水县的对口帮扶单位,柳州市中医医院先后派出谢玉瑛、程智勇、姚福军三名扶贫队员长期驻扎在村子里,他们走进贫困户家中,了解他们的难处,发挥专业优势,帮助他们摆脱“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之苦。
蒙伟罗康复后在田间劳作。
打通“三一”链条 为三级联动“通经活络”
山沟里的贫困户到市级三甲中医医院检查、住院、手术一路绿灯,靠的是柳州市中医医院领头打造的“三二一”紧密型医联体。
“一”是乡镇卫生院,“二”是县级中医医院,“三”是市级三甲中医医院。柳州市中医医院院长易平介绍,驻村扶贫队员的职能在于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意识,小病到乡镇卫生院解决,严重些的病到县级中医医院就诊,急危重症和如蒙伟罗这样需要接受复杂手术的患者,直接送到市级三甲中医医院。
谈起“三二一”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易平颇有感慨,他说,柳州市中医医院最先是在“三二”链条上做足了功夫,直接把自己医院的骨干派到融水县中医医院做院长,陈剑走马上任,由柳州市中医医院医务部部长转变成为融水县中医医院的管理者,统筹行政、业务工作。此外,心病科、骨伤科、放射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十几名业务骨干入驻融水县中医医院各科室,通过传帮带模式,大大提升了融水县中医医院的临床技术水平和中医药服务能力。
“整个医院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业务总收入增长了46.12%,手术量提高了一倍。督脉灸、扶阳罐、蜡疗、耳穴压豆等中医特色疗法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陈剑说。
“‘三二’联动风生水起,但‘二一’链条建设却不尽人意。”易平说,“一”是基层医疗的最前线,如果其基础薄弱、综合水平低下的情况长期得不到解决,“三二”联动得再热闹也无法让最基层的贫困百姓真正受益。
易平解释,传统思路是依靠“二一”联动来带动一级医疗机构发展,但二级医院尚需帮扶,这无异于是让一个“困难户”去帮助另一个“更困难的人家”,难有显著成效。
经过研讨,柳州市中医医院决定精准靶向发力,通过打通“三一”链条来补短板,将优势中医医疗资源一竿子插到底,为“三二一”三级联动“通经活络”,充分激活基层医疗。
从2019年起,柳州市中医医院开始接管柳州市柳北区黄村、石碑坪、白露三个乡镇卫生院。该院挑选了三名敢拼敢干的“闯将”担任卫生院院长,同时下派专家常驻,将三甲医院的管理模式移植到卫生院。
柳州市中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潘岐灵就是三大“闯将”之一,虽然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来到白露卫生院上任的第一天,他还是惊呆了:房屋破旧,设备简陋,业务收入低下,全院几十名职工几乎全靠财政补贴过日子;员工情绪低落、人心涣散,公共卫生和临床工作分工不清、互相扯皮……
“那时卫生院吃的是‘大锅饭’,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大家积极性不高。” 潘岐灵认为,要提高效益,必须打破“大锅饭”,实行绩效制度。他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将效益与工作量挂钩,实行竞争性薪酬制度。制度改了,人心齐了,大家工作积极了。潘岐灵带领全体员工主动把中医药健康服务送到群众身边,遇到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他就亲自上门诊疗。
真诚付出必然换来显著成效,白露卫生院的门诊量持续上升,今年4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该卫生院门诊量不降反升,达到2457人次,比上一年同期增加27.57%。
“基层卫生院建设不要比硬件、比设备、比规模,而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 潘岐灵把工作重点放在中医药资源引流上,在他的协调下,柳州市中医医院不定期派中医专家到卫生院开展业务培训,卫生院也经常把全科医生送到柳州市中医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人才“下沉”“上浮”双向互动,融水县一级医疗机构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渐成规模,督脉灸、扶阳罐、浮针、铜砭刮痧、穴位注射等20多项中医特色技术走进了村民们的生活,柳州市中医医院的各种院内制剂也备受当地百姓热捧。
“贫困户到卫生院看病费用全免。”在潘岐灵看来,“三二一”紧密型医联体打破了重重阻隔,把三甲中医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送到了贫困百姓家门口,让他们真真切切享受到了中医药的实惠。
“有病敢于治,治病少花钱,名医在身边,疗效在眼前”
“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以前,融水县流传着这样的俗语;“有病敢于治,治病少花钱,名医在身边,疗效在眼前”,现在,融水县传唱着这样的歌谣。柳州市中医医院健康扶贫取得丰硕成果,面对脱贫攻坚收官年,各项工作更不能有丝毫松懈,越到终点,越需要响鼓重锤,柳州市中医医院开启了加速模式。
2019年12月,柳州市中医医院成立医联体联盟党建中心,建章立制,将党的优秀作风下沉到基层,以党建带动不同层级医联体单位实现充分联动、共同发展。
柳州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蓝宁生谈到,推动医联体各单位开展支部联建,通过互派党建名师和业务骨干、赠送党建工具箱、一起上党课等多种方式,促进医联体职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使医联体内各单位的党建工作与管理工作、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在3个村卫生室挂牌“杏林天使健康服务站”,组织党员定期到服务站开展义诊活动,真正做到扶贫路上体民情、解民忧。
今年6月,柳州市中医医院党委又为融水县中医医院送去了党总支书记,急诊科业务骨干杨俊勇担重任。杨俊明白自己肩负的使命。“以党建带动医联体建设全面冲刺,让融水县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再上一个台阶。”他信心满满地说。
扶贫路上党旗红,凝心聚力齐攻坚。蓝宁生始终牵挂着融水县那些未脱贫的乡亲们,他相信,党建将成为全面冲刺脱贫攻坚的最大助推力;他相信,待来年,柳州市中医医院的“杏林之光”将照亮大山深处每一个贫困百姓的健康之路。
(d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