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学院校法治教育迫在眉睫
□ 房玉春 山东中医药大学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康中国战略,改进法治教育提升医科生素养推动医疗改革成为医学院校面临的新任务。当前,医学院校的法治教育迎来新的机遇,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欣喜之余,我们应理性地认识到当前医学院校法治教育尚存在许多问题,探寻改进策略迫在眉睫。
山东中医药大学宣传部主持的“研究阐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项课题”(JY2019010)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对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状况的大调研,以期认清我国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现状、提高法治教育质量。本次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与面对面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全国综合类院校的医学院、各省中西医大学、各地卫生职业院校中选取15所学校,向医学生发放纸质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76份,有效回收率为98.8%;向相关从业者发放电子问卷180份,向医院人事工作者140人进行电子问卷调研,同时还先后进行师生座谈会累计20多次,保证了调研结果的可信度。通过运用SPSS19.0软件对所有有效数据分析,并且梳理访谈内容,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
医学院校法治教育有待完善
不论医学院校师生还是社会人士,调研对象的总体评价是医学院校法治教育呈欣慰与忧虑交织的矛盾局面。对医学院校法治教育取得的成绩认可的同时,大家对其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流露出深深的关切之情,对其改革前景存在担忧。
医学生法律素养整体提高,但守法用法能力欠缺
参照法律素养的相关资料,本次调研把医学院校学生法律素养调研细化为法律认知、法律服从、法律运用、法律评价四个部分进行评价。
认知是守法用法的前提,也是形成法律评价、培养法律情感的基础。总体来看,大部分医学生对法的认知比较清晰,对法律的基础性规定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在具体法律知识掌握方面,如在问及“《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试用期最长是多久?”“我国民法规定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年龄是多大?”“我国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等法律基本问题时,近两千名医科生只有不足50%的人答对,这个结果至少表明当前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的有效性不高。
在调研医科生法律服从与应用情况时,发现虽然学生们对《执业医师法》规定的医师权利义务有初步了解,但在涉及切身具体利益时,还有一些学生做了模糊犹豫的选择。“《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8)》显示,62%的医师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医疗纠纷;66%的医师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医患冲突。”面对当前这种社会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被问及“面对非法医闹你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28.5%的同学选择“感觉挺麻烦”,16.7%的学生选择“不知道怎么通过法律维权”,6.5%的同学选择“自己找关系解决”。表面上看这是学生们规则意识欠缺,但深层次原因是学生守法用法能力距我们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对法律的评价是学生在法律知识学习、法律遵守习惯养成、法律运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法律现象的是非评判,具有很强的价值取向性,是学生法律素养的深层次体现。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权力与法律的关系,竟然有52.6%的同学认为是权力与法律并重,12.1%的人认为是权力大于法律。学生认识的偏误,一方面折射出医科生受到现实生活中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的实效性不甚理想。
通过以上调研,我们可以初步判定:医学院校学生的法治素养初步形成,但仍需加大培养力度。
法治教育已经全面展开,但课程设置有待改进创新
法律基础课作为各医学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从1986年开始独立设置到“05方案”与思想道德修养合为一门课程,三十多年来虽经历种种变革,虽已在医学院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在教材方面,通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教材,法治教育部分只占总体内容20%左右,仅仅一章对法律概论进行简单的理论介绍,难以对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在调查中问及“您认为自己获得法律知识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53.5%的学生选择电视网络,13.6%的学生选择报刊书籍,而只有25.9%的学生认为是学校法治教育。这反映出作为医学院校法治教育主阵地的法律基础课并没有发挥大家期望的作用。
在教育方法创新方面,缺乏医学专业特色。医学院校在其教育内容与方法改进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普通高等学校有共性、普遍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独特性的一面,但教学实践中,医学院校法治教育仍采用依靠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创新,医科生专用辅导教材稀缺。而关于“您认为提高学生法治意识最有效的方法”,33.9%的同学认为结合岗位实习的方法最有效,19.2%的同学选择讲座社团宣传活动,21.1%的同学认为是各种传媒,只有25.8%的同学认为是相关法律理论课程。
“依法治校”列入工作日程,但法治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推广《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各医学院校按照纲要要求,加强了章程建设,健全了依法治校办学体制,但不可否认,在教育体系建设方面还有一些不完善的现象。
首先,医学院校法治教育未得到足够重视,处于边缘化地位。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许多医学院校将有限的资金、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有利于提升医科生医学技能的环节,法治教育等人文基础教育被挤压到了一个微乎其微的位置上。在调研中,医科生认为学校“很重视”“学生法治意识的提升”的只占28%,认为“没有重点强调过”为15.7%。
其次,医学院校法治教育师资力量有待提升。“人既是法律或法治的需要主体,也是法律或法治的运作主体。”作为法治教育主体的教师不仅要熟悉教育学基本原理,还应该有较系统的法律知识储备、专业的法律素养。根据对全国166位医学院校的法律基础任课老师的调研,真正具有法学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仅仅有38位。教师专业基础的薄弱,再加上工作中缺少进修培训,教学质量当然大打折扣。
第三,医学院校尚未建立有医学特色的法治教育体系。《护士管理办法》《医师执业法》《药品管理法》等与医学相关法律课程,可以帮助广大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依法办事、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调研“医学院校学校对学生进行与医学相关的法治教育情况”时,只有17.2%的医学院校经常开展与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47.8%的院校是偶尔进行,甚至21.7%的学校不进行,13.4%的学生选择不知道。这就证明了医学院校医学特色的法治教育开展不足。
改进医学院校法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并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进入全面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面临建设健康中国的新任务,改进医学院校法治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探寻法治教育问题背后的真相,分析梳理原因,找到改进对策,才能提升医学院校的法治教育水平。
转变法治教育目标,提升对法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部、卫生部在2008年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临时)》的通知中就明确指出医科生要有基本的医学法律意识,要能知法、懂法、用法,维护自身权益。2016年又印发修订版,在第一部分开宗明义提出“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患者和医者自身的权益。”医学院校的法治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创新变革的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普通高等院校既有共性、普遍的一面,也有其个性、独特的一面。为了更有效地推进医学院校法治教育改革,不仅要吸收普通高校法治教育的经验教训,更要突出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的独特性,明确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所需的新时代医学人才。
明确教育目标是加强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的第一步。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医务工作者综合素质会要求越来越全面,仅有熟练的医学技能和医学知识已不足以胜任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要求。法治时代赋予当今医学院校的历史使命是把医科生打造为既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又知晓法律常识,既要尊重患者合法权益,又可以维护自身正当利益的高素质医务工作者。
扩展教学内容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院校法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途径体系、方法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子系统,整体与个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应相互贯通、彼此依赖的,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
首先,改变法律任课老师单打独斗的局面。不但要处理好医学专业课与法律基础课的互相补充,而且还要处理好法治教育与医德教育的相互衔接。改进医学院法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实践中把法治教育与医德教育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医者仁术”在医学院校长期教育实践中,往往重视医德教育,许多学校将《医学伦理学》等德育课程列为医学生的必修课,但对医学生的法治教育却重视不够。医学院校要提升医学生的整体素养,就必须从教化内在思想和规范外在行为两方面同时入手,即医德教育与法治教育二者紧密结合,将法治教育与医德教育放在并重的位置。
其次,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法治教育团队是有效的途径。教育队伍的复合型知识背景和法律实践经历,对提升医科生的法律素养至关重要。可以说,强化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是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的当务之急。针对当前法治教育队伍力量薄弱的现实情况,医学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法律专业师资力量,辅之以院校法律顾问、律师、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建立一个有战斗力的法律教育研究队伍。鉴于法治教育的科研教学水平急待提高的这种现状,建议学校投入科研资金,不断加强对法律教师的培训,实现教科研一体化,进而保证医学院校法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另外,在教学方法上,还应注重教学规划的系统性,注重医科生法治教育的特殊性,处理好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法律学习内容的衔接。
拓宽教育途径,打造立体化的教育环境
医学院校法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仅仅依靠教师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2016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下发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相关力量,整合全社会资源,完善保障机制”,为我们改进医学院校法治教育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从国家层面,政府应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和参与医学院校法治教育工作,形成法治教育的社会合力。比如,建议完善医学院校法治教育问责制,即医学院校法治教育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有章可循、有人负责,切实加强工作实效性。再如,重视校园周边环境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的综合治理,为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营造和谐的大环境。
从社会层面,医学院校应该与各级政府、公安机关、检察院等多部门合作,发动社会力量。如与司法机关共建实训基地。另外,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为学生的成长构建全面立体的法治环境。可以充分利用“校医合作”“医院实训”的有利的条件,以实习医院、附属医院为依托,积极开拓社会教育资源,争取更多的支援,打造国家、社会、高校、家庭、学生“五位一体”的法治教育团队。
从学校管理层面,建议多角度强化实践教学。在丰富法治教学内容的同时,学校通过医院实习培训、校园文化等途径不断强化法治教学的实践性。以医院真实发生的医患纠纷进行案例教学,“有效地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学习那些包含这些原理的案例。”如此把法律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直接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法律价值的体验程度,使法治教育从学校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学生实习实训的环节,医学院校法治教育的功效定然大大提高。(房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