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争创全国中医药强市
本报讯 (记者李 娜)日前,广东省惠州市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谋划惠州中医药发展蓝图。
《方案》提出要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争取到2025年实现县(区)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到2022年,新建10个市级名中医工作室。开展“名中医支基”计划,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参加“长者支医”行动,建立名中医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制度,采取基层派员跟班学习与名中医到基层多点执业、定期坐诊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到2025年,市和80%的县(区)创建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在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面,《方案》明确,要建设高水平中医药特色康复医院,推广一批中医药特色康复方案,推进中医康复技术规范化与标准化发展。依托现有资源布局一批中医康复中心,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中医康复室。到2022年,全市二甲以上中医医院全面设置规范的康复科,各县(区)均建立1所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养老中心。支持企业、医疗机构、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探索建设中医药产学研基地。同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开办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同等学力课程班,培养一批中医类别高水平临床人才,支持组建技术攻关创新团队。争取到2022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临床类别医师达到总数的25%以上,实现全市乡村(社区)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惠州中药材资源丰富,《方案》提出,要实施“地道南药惠州种植”工程。倡导中医药企业在本地自建或联建中药材生产基地,推行中药材GAP规模化、规范化种植,鼓励野生、生态、仿生种植。市林业局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加强招商引资,采取“林场+药企+专业种植公司”合作模式,引进国内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教学、实践、培植三结合基地。建设南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严格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使用,保障中药材质量。建设中药材种源基因库,集成打造南药产业园,培育高质量中药材交易市场。大力发展中药材海洋种养项目。此外还将扶持本土有生产基础或文化渊源的中医药企业,打造“罗浮山”“葛洪”“鲍姑”等中医药特色品牌,延长中医药产业链条。并充分利用森林、滨海、温泉等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健康养生旅游示范区,吸引国内外居民来惠接受医养服务。
为完善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方案》明确将中医医疗服务适宜项目和中药按规定纳入医保范围。允许在惠港澳台居民参加惠州市职工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享受同等医保待遇。促进中医诊疗项目价格体现技术劳务价值,鼓励开展中医新型诊疗项目。中医类别医院住院起付标准按三级医院执行二级医院、二级医院执行一级医院的标准执行,引导群众到中医类别医院就医。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
为助推中医药发展各项工作,《方案》提出,加大对中医药发展投资力度,改善中医医院办院条件,扩大优质中医医疗服务供给。各级财政应逐年加大中医药投入比例,并将资金投入与使用效益挂钩。加强用地政策研究,保障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落实中医药发展的财税、投融资等政策支持,鼓励设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中医药发展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药,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同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要亲自抓、亲自研究部署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大问题,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协同推进中医药发展各项工作。
(dj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