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观点

构建中医药疫情防控体系意义重大

时间:2020-04-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陶国水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探索形成了以中医药为特色、中西医结合救治患者的系统方案,成为中医药传承创新的一次生动实践。对此,笔者在参与江苏省无锡市中医药防治新冠疫情工作中深有体会,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发热、咳嗽、乏力、纳差等临床症状,促进核酸转阴,截断轻症向重症、危重症发展,以及中西医协同救治危重病症方面优势明显。此外,针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一线抗疫人员等高危人群,结合时令运气养生调体,配制防疫处方、佩戴避疫香囊,可以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实践证明,中西医合作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我国卫生医疗优势特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不断与疫病作斗争的抗疫史。但尽管中医药抗疫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在现代医学主导的现状下,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始终处于辅助地位。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客观现状。其中有中医药自身因素,譬如缺乏较完备的中医传染病学科体系,经验化的诊疗方案、有效方剂缺乏系统研究,无法拿出足够的、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与现代医学对话。另外,相关部门存在缺乏中医药防治急性传染病的自信、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在医疗体系中,西医与中医比重失调,在传染病防治领域以西医为主。种种原因导致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尤其是新突发传染病的优势特色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发挥,中医药在外感时病中“不必尽剂”的强项,逐渐蜕化为百姓心中专擅调理的“慢郎中”。

  《易传·系辞下》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经过这次新冠疫情的实战,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优势再次被世界关注。作为中医药人,我们应尊时守位,审势笃行,更要“与时偕行”,扬帆新征程,力争深度融入公卫应急管理体系,构建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中找回位置,最大程度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构建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有利于弘扬大医精诚、仁爱奉献的中华医魂。“医乃仁术”,唐代医家孙思邈所倡导的大医精诚精神,在此次医务人员“逆行”救援中,得到了充分彰显,凸显了中华民族讲仁爱、重民本等核心思想理念,与敬业乐群、见义勇为等中华传统美德。这种大医精诚的中华医魂,对于弘扬高尚医德医风,提升医务人员正气,打造一支不畏险阻,能打仗、打胜战的高素质抗疫队伍,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构建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有利于凸显中医药预测预警的古老“绝活”。中医药防治疫病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对疫病发生的预测预警。《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对疫病发生流行做了详细的论述,如《六元正纪大论》篇记载了不同干支纪年中容易出现疫病的时段,《素问遗篇》中还有“三年化疫”理论的阐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曾表示,“中医五运六气学说就是运用五运、六气的基本原理,解释气候变化的年度时间规律及其对人体发病的影响,此乃中医之精华,借此可以预测未来年份疾病的发生、性质。”既往在乙脑、SARS、手足口病、禽流感等传染病防治中,已彰显中医运气学说的独特价值。

  构建中医药疫情防控救治体系,有利于为世界疫病防治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在疫病治疗上,中医重视“非时之气”的影响,强调“必先岁气、勿伐天和”,注重自然气候变化规律的影响,清代一些医家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余霖《疫疹一得》中记载的清瘟败毒饮,针对“火”的发病因素,重用大黄、石膏,叶天士认为“时毒厉气,必应司天”,根据雍正癸丑大疫特点创立甘露消毒丹,这些方剂都是流传甚广的治疫名方。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在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变,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势互补,应重视中医药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守“位”作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中充分发挥我国卫生医疗优势特色,贡献中国智慧。(陶国水 江苏省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

(Y)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