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在确保中医药全面参与诊疗的同时,不断总结、反思,力争在急危重症治疗中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作用——
探寻中西医结合理想状态
武汉市第一医院ICU联合呼吸内科专家查房。
作为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重症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实现了中医药救治全覆盖。所有在院住院治疗的患者100%使用了中(成)药,全院三十一个病区100%实现中医专家查房。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发、突发传染病,如何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执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中西医结合医院应当如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中西医协同能力?应当建设怎样的机制,使中医药能够在危急重症治疗中继续发挥作用?本报记者专访武汉市第一医院医务处副主任柯于鹤解读武汉市第一医院的经验与反思。
回顾:中医药早干预、全覆盖,四级查房是重点
武汉市第一医院是全国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有国家级、省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医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49个,其中各级各类重点专学科38个。拥有皮肤科、脾胃病科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形成了医、药、护、技齐头并进,中、西并重的重点专学科群。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该院中医药在各类疾病的参与率平均90%左右,涉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主要使用中药、针灸、敷贴、足浴、中药雾化等方法诊疗。以该院中医药优势科室皮肤科为例,在诊疗时中医药参与率95%以上,不管是中医单兵作战还是中西医联合作战均取得满意疗效,尤其对一些西药没有很好疗效的少见皮肤病,中医药优势明显。但该院中医药参与救治重症比例不算高,约占50%,主要运用中药注射剂、灌肠剂等方法。
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急危重症疾病,该院在中医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医药不仅要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急危重症疾病的诊疗,而且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多学科协同机制,保证中西医结合诊疗,同时组织医院的中医骨干成立急重症中医专家组,及时参与到急危重症治疗中。“我们的原则是哪种办法好就及时使用哪种,同时优先使用中医药。”柯于鹤说。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该院在治疗机制和人员配备上确保了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同时发挥中医药优势,对有临床症状的患者全部辨证施治,中药房时刻待命,保证中药的及时供应,确保每一个患者都能及时使用中医药治疗。
1月11日,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三病区收治相关患者,同时启动中医药治疗工作。中医部副主任张念兼任三病区副主任,首批管床医师也有3位中医师,中医药参与每一位住院患者诊疗,中医专家参与急诊和发热门诊会诊。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也在同时进行,门、急诊提供免费中药汤剂供患者服用。
1月16日该院成立了中医治疗组,由分管院长牵头,从全院200多名中医师中择优成立专家工作组,保证在院的新冠病人全部使用中医药。
2月21日,该院会同前来支援的国家医疗队中的中医医师成立联合中医专家组,中医专家扩充至38人。为每支医疗队配置2~3名资深中医专家查房,并成立了9名中青年中医骨干组成危重症会诊小组。
四级查房制度是此次诊疗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医院自上而下有院士巡查、国家专家巡查、重症会诊、日常中医查房四级查房机制。同时微信群线上及时组织中医专家参与查房和病例讨论,不断提高诊疗水平,保证所有重症患者及时得到专家的指导。
在新冠肺炎救治中,武汉市第一医院全要素参与、全病区覆盖、全病程使用中医药,住院患者100%使用中药,中药汤剂使用率达95%以上。
总结:有效机制保障中医药参与急危重症救治
总结抗“疫”过程,武汉市第一医院领导班子意识到,中医药人能够参与、敢于参与、愿意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和急危重症救治,需要相应的机制保障。
首先是行政机制。该院成立新冠肺炎指挥部,及时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通过文件方式固化医院决策,保障中医药使用的行政支持。
其二是组织保障。该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成立以分管院长为组长的中医专家组,组建中医高水平人员专家库,抽调武汉市中医大师、中医名师、中青年名医,全院中医骨干等精兵强将参与。
其三是职责保障。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分工到各医疗队,保障中医药顺利实施。
最后是中西医结合协同诊疗机制,其中以中西医协同查房会诊制度为主。中西医专家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情况商定合理的中西医诊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团队通过微信群积极进行沟通,分享治疗体会,进行病案讨论,所有重症患者必须邀请国家医疗队中医药专家会诊。
大胆启用中青年骨干中医医师,支持他们参与中医查房工作,是该院中医药工作能够全面铺开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批在临床中得到淬炼和成长的中青年医师一定会在以后的中西医结合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柯于鹤说。
疫情发生以来,全院医护人员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全院一盘棋,共同抗疫。
反思:急危重症处置能力需提升
在此次疫情中,中医药积极参与治疗,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的能力和优势。柯于鹤表示,此次战“疫”,医院暴露出的问题是对急症的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中医内涵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希望全国兄弟单位加强中医合作交流,成立院士、国医大师工作室等。
“发展中医需要全国一盘棋。”柯于鹤说,在研究领域,希望有更多的投入支持中医药诊疗技术研究,以更好地发掘中医药优势。
对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中医发展,柯于鹤认为,需要建立一个长久机制,进一步完善细则,营造良好的中医药发展氛围,既要接天线,也要接地气。首先要充分发挥中医参与应急医疗方案的决策作用。应建立中西医统一领导、互学互鉴、协助配合、协调一致的运行机制,明确有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家全程参与救治方案研究。
第二要健全中西医协同发展的基本保障制度。良好的制度是促进中西医应急医疗体系并重发展的基础。在应急救治中,要建立中西医结合会诊巡诊制度,统筹调配足够的中医资源,加强中药配备等保障,满足中西医结合医疗救治需求。
第三要完善中西医结合的科研创新投入机制。要在重大科技专项研究中设立中医药科技研发专项、中医关键技术装备重大专项和国际大科学计划,开展中西医结合参与防治重大、难治、罕见疾病和新发突发传染病等临床研究,加快中药新药创制研究。
“通过这次疫情的考验,包括西医在内的医务人员也已经认识到中医药的重要作用。”柯于鹤说,该院将组织参加抗疫的所有中医药人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在全院形成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
展望:以临床疗效为核心打造中医品牌
对于该院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柯于鹤表示,希望能打造中医特色的优势学科、专科,切实解决好疗效问题,尤其是急重症的治疗应该打造自己的特色。临床各科根据自身特色形成一批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为主的优势病种。他表示,目前该院神经内科、皮肤科、肾病内科、消化内科中医药发展不错。应该以此为突破口继续发力,打造中医自己的品牌。
新冠肺炎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但中医在轻症时就可以很好介入,改善症状,减少轻症向重症的转化等,这给了该院很多启发。柯于鹤说,目前西医没有办法治疗的疾病和纯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如皮肤病、部分肿瘤以及一些慢性病、亚健康状态等,中医药治疗可以提供更好的解决路径,应当及时总结经验,继续挖掘中医药的潜力。通过专家共识、临床路径、诊疗指南等各种形式,将这些途径和措施固定下来。
“作为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医协同治疗疾病是我们的职责。”柯于鹤介绍,中西医结合机制有理论上的结合、方法学上的结合、临床治疗上的结合等等。理论上主要体现在中西医理论的互相解释、互相理解;方法学上主要是充分利用现代统计学、物理学等方法研究中医,使中医的望闻问切能够得到现代化通俗易懂的解释。
柯于鹤表示,中西医结合的理想状态是互相能够理解对方的语言,并在临床中发挥各自长处。对武汉市第一医院来说,理想状态是多学科协作全程有中医参与,参与者对疾病的发展和过程有全面的掌握,在各个节点上,使用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方案,可以达到疗程缩短,疗效增加,病人康复的目的。今后该院将继续注重中医继承、创新、发展,做好中医教学、科普、研究等工作,让中医好懂、好用。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