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重视中成药调剂,促进合理用药

时间:2020-01-2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吕薇

  中成药调剂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根据医师处方将中成药配成供患者服用的药剂的过程,是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术。随着医改不断深化,药师不单是给患者配药发药,还应承担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疗安全的重要职责,而对处方的审核是提升中成药调剂工作质量的重中之重。

  确定诊断和辨证是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中成药处方与西药处方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前者应体现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特点。因此,药师在审核中成药处方时,首先要确定处方上的诊断与辨证是否符合中医基础理论。有的医师开药时仅将所开中成药说明书上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罗列,如果全面审查会发现有些诊断或证型是不能并列的,处方违背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特点。例如:同一患者短期内不可能同时诊断泄泻和便秘,证型上不可能同时出现心胃火盛和中焦虚寒等。发现此类问题,药师应拒绝调配并及时与医师沟通。

  判断诊断及辨证与用药是否相符。药师收到中成药处方后,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根据临床诊断判断用药的合理性。

  检查用法用量是否适宜。超剂量服用中成药易引发不良反应,而剂量过小又达不到疗效。有的医师由于不熟悉中成药说明书、电脑操作失误或为给患者多开药,开具的药物单次用量或服药频次出现错误,对此药师应严格把关。如:小金丸最高单次用量是3克,有的医师误写为6克。而小金丸中含制草乌、乳香、没药等作用峻烈的中药,过量服用易损伤人体正气。还有一种情况是药适用于两种病证,药师审方时需根据诊断检查用量是否适宜。如:百令胶囊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时与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慢性支气管炎咳嗽气喘时,用量是不同的。

  对于中成药的用法,审方时尤应重视一些有两种用法的中成药。例如:康复新液用于胃痛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时需内服,用于金疮、外伤、褥疮时宜外用。弄混用法轻则起不到治疗效果,重则引起不良反应。如:成分中含有草乌的虎力散片,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外用量明显会大于内服量,如果外用写成内服,必然易导致患者出现唇舌发麻、头痛头昏等乌头碱中毒现象。

  另外,有的医师习惯性认为中成药不良反应少,开具处方时常出现多开的情况,会给患者带来潜在用药风险。

  针对用法用量不适宜的情况,药师有责任进行纠正,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如确定是治疗需要,需请医师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或盖章。

  辨别是否重复用药。有些中成药成分和功能主治相近,没有合用的必要,并且重复用药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比如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均含有冰片,如果均定时按最大剂量服用,冰片摄入量过多,会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易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又如治疗糖尿病的十味玉泉片与天麦消渴片,因后药的主要成分五味子、麦冬、天花粉均包含在前药中,所以没必要同用。开具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不宜再开同种西药,如消渴丸与格列本脲。另外,很多中成药来自中医经方,不宜再和有类似组成的中药汤剂同用。药师在审核中成药处方时发现重复用药时,应及时建议医生删去或更换其中一种药品,或修改服药频次。

  审查处方是否存在用药禁忌。有的医师因对中成药的使用注意不够了解,导致超禁忌证用药,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这种情况在跨科开药的医师中尤其多见。如:内科大夫给结膜炎患者开具无消炎作用的麝珠明目滴眼液,外科大夫给风寒感冒患者开具治疗风热感冒的九味双解口服液等。

  老人、儿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都是用药需特别注意的群体。药师必须在审方中把好关,重视特殊患者的用药禁忌。例如:老人不宜久服和多服含有雄黄的六神丸、牛黄解毒丸等,儿童禁用含罂粟壳的强力枇杷露,孕妇不宜使用含有作用峻猛的妊娠禁忌成分的中成药等。另外,药师应关注医师开具中成药时是否尊重少数民族患者的宗教信仰。药师还必须严格掌握西药与中药各自的特性,审方时注重审查中西药相互作用,防止中西药同用后发生拮抗或不良作用叠加。

  明确审方是中成药调剂中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的重要环节。有关机构和管理部门应健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强化医师药师职业责任,促进医药工作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增进沟通能力。同时医院和药店加强信息化建设,持续改进审方工作。药师应不断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在医改进程中的转型,降低患者用药风险和医师执业风险,使中医药事业发扬光大。

  (作者吕薇单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