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拓展兽用领域可为中药材的产能提供出口,畜牧生产中的限抗趋势是中草药推广兽用的契机。
农业限抗为中草药带来机遇
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公告,根据《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按照《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和《全国遏制动物源细菌耐药行动计划(2017—2020年)》部署,自2020年1月起,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此举旨在维护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这标志着中国农业开始实施最严格的禁抗、限抗、无抗政策。专家指出,“减抗”“替抗”从饲料做起,“中草药+”是“减抗”“替抗”主力军,要推动“中草药+食品安全”“中草药+饲料”“中草药+养殖”的发展,让“中草药+”为面向中高端市场,健康导向型的现代畜牧业赋能。
畜牧业生产限抗是趋势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所长、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戴小枫介绍,我国是世界动物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饲料是养殖动物的物质基础,今天的饲料就是明天食物的一部分。
据了解,抗生素不能在动物体内完全降解,大约30%~90%的抗生素随粪便排出。抗生素残留致动物性产品安全和品质下降,使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国际化面临瓶颈问题。
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抗生素的危害。欧盟2006年开始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荷兰2011年禁抗,美国2017年全面禁抗。中国在2019年7月,农业农村部发文要求2020年饲料禁抗。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饲草处处长黄庆生在解读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计划和相关管理政策时曾表示,不能片面用“禁抗”这两个字来理解。所谓的“禁抗”指的是饲料中禁止添加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在养殖环节并未禁止使用抗菌药物,以我国当前的养殖方式和养殖环境,还不能完全让抗菌药物彻底退出,因为动物总是不可避免会生病,生病了就有可能用药,但是要让抗菌药物回归到原有的治疗定位中。简单来说,目标应该是“饲料禁抗、养殖减抗、产品无抗或达标”。
2019年,我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非洲猪瘟让养殖户更加关注动物保健,养殖业生物安全的防控意识进一步加强。养殖户更加关注动物的保健,以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在农业严格禁抗、限抗、无抗的发展趋势下,食药同源的天然植物提取物或者饲用有益微生物等产品,都是动物保健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草药前景广阔
中药材在药用的基础,药食同源理论指导下可食用,限抗政策的驱动下可进一步推广兽用。兽用或能成为药用和食用之外又一大的产能出口。
戴小枫认为,中草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药资源,应成为响应国家禁抗限抗减抗战略、促进动物绿色生产、确保食品安全、服务美好生活、建设健康中国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草药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有助于提升质量效益、助力品牌农业发展。
戴小枫建议,通过横向跨界融合,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中医药+饲料+兽药+养殖+食品+”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健康导向型农业发展新模式。将食药同源的养生理念、原理、方法、技术和产品,贯穿于动物生产、动物保健、疫病预防、饲料替代、新饲料源开发、饲料添加剂、动物福利、食品加工等各个环节,实现禁抗、减抗、限抗和替抗,让动物在健康状态下为人类产出安全、营养、美味的健康产品。
前期的中药材产业规划曾提出,2020年全国规划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00万亩。2018年,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799万亩,产量1850万吨,提前完成规划目标。有专家甚至认为我国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接近1亿亩,产能巨大。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种养殖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王卫权认为,在“减抗”“替抗”政策及大健康战略推动下,中药材发展前景广阔。兽用将为中药材产能提供巨大的出口。(黄心)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