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陕西省镇巴县一批种养殖基地建成,一些“种植能人”带动贫困户致富——

中药材成贫困县“治贫”重要途径

时间:2019-08-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魏剑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端,大巴山腹地,总人口28.9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这里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但是这里的中药材资源相当丰富,珠子参、重楼、华细辛已成为该县重点保护品种,大黄、林麝、天麻等五种中药材也是该县重点发展品种。中药材“治贫”成为精准扶贫重要途径。

  近年来,镇巴县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扶持力度,一批种养殖和产品加工基地相继建成,并带动周边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

  2018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镇巴县人民政府、陕西国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据“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协调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就三方共建的开放性养麝科研中心达成共识,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助力,发挥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的林麝产业发展技术平台。为镇巴县林麝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林麝产业链延伸提供科技咨询与技术支撑,依靠科技支撑带动和扶持全县贫困农户发展林麝养殖,通过生态产业的发展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助力镇巴这个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实现脱贫目标任务。

  镇巴县小洋镇毛垭村山大沟深、耕地稀少、土地贫瘠,虽说距离县城开车半个小时的路程,但是恶劣的自然条件束缚着村民们致富的步伐。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收入来源,脱贫致富一直是村民们的梦想。该村共产党员刘凤奎在经历了乌鸡养殖、香菇木耳等传统种养业几次失败后,他决定转变方向,种植天麻。他先后到汉中市西乡、留坝、略阳等县考察、学习人家的成功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当他在天麻种植书籍中看到,有性繁殖种植可以降低成本提升产量,便全身心专注研究天麻有性繁殖。实验成功后,每窝天麻降低成本30%左右。他走上了规模化种植天麻路。

  刘凤奎积极响应小洋镇党委政府发展产业助农增收的号召,成立兴民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带动40余户群众种植天麻一万余窝,当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他在2019年5月被陕西省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首批全省职业农民技术型领军人才。

  镇巴县大池镇43岁的朱艳琴,凭着自己的智慧与坚韧的毅力,带着乡亲们探索种植中药材,创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朱艳琴意外得知,当地海拔1600米左右,深山里都是野生中药材,品质出色,村民上山挖一背篓猪苓,有时能卖6000多元。当地百姓尽管也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大多是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

  她把土壤拿到镇巴县有关部门检测,结果显示,这里的土壤没有农药残留,腐质物含量很高,是种植中药材的理想之地。镇巴县猪苓的多糖含量比其他地区猪苓的多糖含量高。

  朱艳琴在做了详细的调研后,2014年,她在镇巴县大池镇成立了山河生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流转了50多亩地开始种植猪苓。第二年,朱艳琴流转的土地越来越多,产业规模也扩大了。朱艳琴和197户乡亲签订了大黄种苗发放回收协议,为他们免费发放种苗、提供技术培训,再按照市场价格回收。农户通过专业培训,大多掌握了种植中药材的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现在,在朱艳琴的带领下,周边中药材发展到5000亩。

  在大池镇,通过种植药材,农民户均增收 6000元以上。中药材成了这个深度贫困县产业扶贫的重要途径。(魏剑)

  (M)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