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片区建设三木(杜仲、黄柏、厚朴)药材产业带,在海拔600~1200米的中山片区发展吴茱萸、栀子等药材。因地制宜,种药致富——
重庆石柱:中药材赋能脱贫增收
赤日炎炎,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石柱县)六塘乡六塘村海拔1500余米的山间田野,映入眼帘是一大片生机盎然的中药材基地……在这里,半夏基地、黄精基地、党参基地,成为当地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的希望之地。
在有“中国黄连之乡”美誉的石柱县,中药材产业正在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赋能。近年来,石柱县以完善特色产业扶贫体系为目标,全力做大做强以有机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因地制宜适度发展佛手、山茱萸、杜仲、黄柏、厚朴、紫苑、前胡等中药材品种。
因地制宜 种药致富不是梦
“你们看我的右手,好几根指头都没了,出去打工根本没人要,只能在家里务农。但过去主要种玉米和洋芋,一年下来根本就挣不了几个钱,日子苦啊!”在石柱县马武镇惠民社区3组的一个中药材种植基地,正在忙碌的62岁村民余学俊说,“现在我家的8亩土地都流转给基地有一笔固定收入,每天在基地干活也有50元工钱,日子好过多了。”
据了解,3年前马武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当地引入一个集中药材种植、休闲、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业项目。
该镇在发展中药材产业上,巩固以山茱萸、白花前胡、金荞麦等品种为主的8000亩老基地,在8个村(社区)新发展中药材基地3000亩,规划种植厚朴、黄精、金荞麦、紫苏、白花前胡等中药材。同时,按“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培育、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户,带动项目村大户及农户种植中药材。带动该镇近2000户农户种植,种植年收入达1600余万元。
近年来,临溪镇围绕石柱打造“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战略,积极谋划“医养”,引进石柱祥林中药材有限公司,让当地农民坐地生金。临溪全镇将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政府主导是关键。
石柱县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该县坚持长短结合,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重点在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片区建设三木(杜仲、黄柏、厚朴)药材产业带,同时黄连地套种皱皮木瓜;在海拔600~1200米的中山片区发展吴茱萸、栀子等木本药材,同时套种草本药材。按照规划,2020年全县将巩固提升新增木本中药材基地11万亩,实现在地草本中药材20万亩。
利益联结 长期增收有保障
在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一片黄精地里,贫困户陈朋正顶着烈日忙着锄草,汗流浃背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家的5亩地租赁三年有1万块钱。黄精上市之后我还可以分到20%的收益,按通常的行情,3年下来我可以拿到3万元分成。有盼头,有钱嫌,当然干得起劲。”在陈朋看来,这些黄精都是宝贝疙瘩,得好好管护。
华溪村位于半山腰上,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多年来产业发展滞后,村民多以传统种养谋生,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5户302人,其中8户19人还没有脱贫。怎么办?该村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
华溪村通过“三变”改革组建合作社,合作社运用产业资金,与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出资成立公司,通过合作社有效组织农户,通过公司有效对接市场。公司规模化种植了200亩黄精,成为华溪村特色产业之一。
据介绍,该村农户以土地入股享受保底分红,公司还会将每年60%的收益拿来分红;平日里,有劳动力的农户可通过务工获得收入。在这些做法的基础上,黄精还实行返包,由45户农户管护——其中贫困户23户,约定收益分成,让参与管护的农户多一份收益,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
“石柱县围绕‘三变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持续推进村集体股份合作、股份农民、代建代管、订单生产等产业带动模式,充分激发中药材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石柱县相关部负责人介绍说,为保障“农户、集体、业主”三方利益,全县还确定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红+项目投产效益分红”等模式,形成长效利益联接机制。(何君林)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