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伊始,废止中医的思想一度回潮,卫生部的工作甚至出现了排斥和歧视中医的现象。毛泽东主席对中医药工作多次亲自批示和指示,中医药事业再次走出困境——
【壮丽70年·党领导中医药发展历程②】纠错正偏,重振中医
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与排斥,对中央关于团结中西医的指示未贯彻,中西医的真正团结还未解决,这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错误一定要纠正。
——1954年6月底7月初,毛泽东对中医药工作发表的讲话。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上海医师公会的发起人之一、“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余云岫带着主张废止中医的《处理旧医实施步骤草案》走进了会场。
“对于任何方式产生的中医教育,速即予以革除,使永远不再产生新的中医……”按照余云岫的推算,不过40年即可以把中医“肃清”。让他颇感失望的是,这个方案并未被会议采纳,反而受到或多或少的批评。
会议突出了“团结中西医”和“中医科学化”两大与中医工作相关的主题,强调了中医在卫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中医学的宝贵经验,然而却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让主张“废止中医”的人群抓到了可乘之机,对“中医科学化”问题大做文章,使中医的存续受到了严重威胁。
这些片面甚至错误对待中医药发展的思想和做法,引起了毛泽东和刘少奇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警惕和批评,卫生部及时纠正了轻视、歧视中医的工作做法。自那时起,中医药终于能够摆脱桎梏,振兴发展。
多重桎梏不坠中医人之志
“十年来闭锁在愁城当中”的余云岫在近代中西医论争中被挫败,一度一蹶不振。然而新中国成立后,向以消灭“旧医”、实现“医学革命”为己任的他又野心勃勃地散播言论,将希望寄托于新生的人民政府。他曾说:“我相信中央人民政府,是以辩证唯物论为根底的,当然会依照科学来发展医学问题,所以我主张一刀两断。”
虽然《处理旧医实施步骤草案》并未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被采纳,但余云岫日渐升高的学术地位和兼通中西医的专家身份使他受到了当时卫生行政部门的尊重,废止中医的思想也逐渐对卫生部门的领导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诸如“中医是封建医,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应该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等错误主张下,个别领导并没有对“团结中医,提高中医,搞好中医工作”的指示进行认真领会和执行。
几年期间,卫生部提倡建立中医进修学校或进修班,似乎是在倡办中医教育;卫生部公布的《中医师暂行条例》规定,“经人民政府设立之中医学校修业期满,毕业考试及格者”,准予核发中医师证书,也似乎体现了对中医教育的承认和重视。然而中医进修学校或中医进修班所从事的教育,并不是“产生新中医”的教育,而是改造既有中医的教育。用西医的理论和技术对中医进行改造,这就是当时所倡导的“中医科学化”。根据《中医师暂行条例》《医师、中医师、牙医师、药师考试暂行办法》的规定,1953年,全国92个大中城市和165个县登记审查的结果,合格的中医只有14000多人。中医水平较高的天津市,参加考试的530多位中医只有55个合格。
新的中医不再产生,原有的中医要接受学术改造,不接受改造或改造不好的则被淘汰,如此看来,与余云岫的40年“肃清”中医计划相比,以当时卫生部公布的办法进行考试,消灭中医的速度似乎会加快许多。
然而,即便在多重桎梏下,困境中的中医人从未屈服。1953年3 月7 日,四川老中医李仲愚给彭真写信说:师徒授受之途久绝。因师徒授受,其子虽受师业,而非正式学校毕业,政府不准予行医;国家举办西医院校占多,中医院校占少,每年招生数字大为悬殊,故西医日多,中医日少。1954年,中医界人士如岳美中、李振三等上书中共中央,反映当时中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中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正是这些一字一句写就的无声呐喊,为处于黑暗中的中医药事业带来了一丝光明。
数次指示重振中医药之风
在经历了排斥和歧视的困苦时期后,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数次指示批示让中医人减轻了重压,重获了希望。
1953年,毛泽东在对卫生工作的指示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我们对中医须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必须批判地接受这份遗产。必须把一切积极因素保存和发扬”。
1954年6月底7月初,毛泽东对中医药工作发表讲话,指出,“中西医比较起来,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而西医传入中国不过几十年,直到今天我国人民疾病诊疗仍靠中医的仍占五万万以上,依靠西医的则仅数千万(而且多半在城市里)。因此,若就中国有史以来的卫生教育事业来说,中医的贡献与功劳是很大的。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与排斥,对中央关于团结中西医的指示未贯彻,中西医的真正团结还未解决,这是错误的,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错误一定要纠正。首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思想上要改变。”
1954年7月,毛泽东在对中药工作的指示中还谈到,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和发展。我国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极宝贵的遗产,对各省生产药材应加以调查保护,鼓励生产,便利运输,改进推销,对中药研究光做化学分析是不够的,应该进而做药理实验和临床试验,特别是对中药的配合作用更应该注意。
同月,刘少奇专门召集卫生部司局长及各大区医学工作者代表座谈中医工作。他严厉批评了医疗界歧视和排斥中医的错误做法,指出“看不起中医,是奴颜婢膝奴才式的资产阶级思想;歧视、排斥中医是一种极端卑鄙的恶劣的资产阶级心理的表现,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医药学遗产的研究和发扬”。他还在不同场合要求给予中医以应有的地位。例如,他要求卫生部“要主动团结中医,欢迎他们,给他们以应有的地位”,“对中医和西医要一视同仁”“不能鄙视、歧视中医,要尊重中医,国家要给中医以帮助”。
为了全面纠正影响中西医团结的错误倾向,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954年7月,成立了由中宣部、文化中央教育委员会、卫生部指定人员组成的中医问题临时工作组,向各地卫生行政负责人和北京、天津的中西医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中医问题的指示;召开了中共中央、华北和北京市各有关部门的中西医座谈会,反复讨论了关于学习和研究中医、扩大中医业务、出版中医书籍等问题。
一次立言夯实兴中医之基
当时,社会上歧视中医已久,1954年7月,在卫生部写出的《卫生部党组关于加强中医工作的请示报告》中,虽然认识到“思想上低估了中国旧有医学的价值,忽视了旧医对广大人民的作用,影响到卫生部门对中医采取了歧视的态度”,但仍频繁使用了余云岫等人对中医的称谓“旧医”,从文辞可见,轻视中医的观念绝非一日所能消除。
重拾重视、学习中医之风不仅要在政策工作上做出纠偏,更要在舆论阵地上鼓与呼。1954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1版刊登社论《贯彻对待中医的正确政策》。其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向来是重视自己祖国的文化遗产的;党和人民政府对中医的政策向来是明确的”,“可是几年以来,卫生行政领导部门一直没有认真执行党和人民政府的这一政策,没有切实贯彻团结中、西医的正确方针”,“卫生行政领导部门甚至往往违反党和人民政府的政策,对中医采取轻视、歧视和排斥的态度,采取种种限制的办法,这就打击了中医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卫生工作干部和西医轻视中医中药的错误心理,严重地影响了中医业务的发展和提高。其他有关的工作部门和社会舆论方面对中医也重视不够,关心不够。这些错误必须加以纠正。”
这次言论的刊发意义重大,全国自上而下为中医正名,可谓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立言,进一步夯实了民众根基。
中华医学会总会积极响应,22日,在《人民日报》3版发出加强中医工作的指示,提出“首先应教育会员从思想上转变和纠正对中医中药的错误观点,正确认识和重视祖国的医学遗产”,“要发动会员学习中医,向有经验的中医学习,有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医中药学术等。”
10月26日,中央文委党组递交了《关于改进中医工作的报告》,提出了建立办好中医研究院、吸收中医参加大医院工作、改善中医进修工作等大力促进中医发展的意见。11月,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文委党组《关于改进中医工作的报告》,进一步阐明了党的中医政策,提出了改进中医工作的具体措施。同月,卫生部正式成立中医司。
至此,中医药事业开始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
链接
1955年
•1月 《中医杂志》中文版创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创办的一本全国性中医刊物。
•3月 商业部成立中国药材公司。
•6月 我国著名老中医萧龙友、叶橘泉、陈淡安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这是中医科学家第一次在我国科学权威机构担任职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