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岐黄书大道, 时珍故里春时节
明万历二十四年,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刊印,它的作者李时珍,历经27年,终于将这本192万字的著作从他的出生地——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带向更大的舞台。
它承载着古老中医的智慧,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甚至漂洋过海到更远的欧洲大陆,对世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本被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评价为“登峰造极”的著作,并不是荆楚大地孕育的首个“第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甚至是第一把铁剑,都诞生在这里。
如今,来到蕲春李时珍纪念馆的人们,在陈列的《本草纲目》典籍中,在百草园中,在文化长廊里,很容易就能触摸到五百年前的智慧灵光。
对于孕育了“医药双圣”的荆楚大地来说,弘扬李时珍文化,振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健康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人筑起精神脊梁
一座小城的位置可以有多高?
湖北蕲春,以平均不到300米的海拔标记了湖北中医药发展的精神高地。
一个人的影响力可以有多大?
1953 年,莫斯科大学大礼堂走廊墙壁上镶嵌 60 位世界著名科学家像,李时珍位居其中。
在湖北,凡是与中医药有关的地方,几乎都能看见李时珍的雕像。对于湖北人来说,让他们谈一谈李时珍,街头巷尾的老百姓都能跟你说上一两句。每一个参观过纪念馆的小学生,都看过他脚穿芒鞋、肩背药箩、手提锄头的采药形象。
在湖北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李时珍的故事,写千年长寿方的李时珍,“活人断其死、死人诊得活”的李时珍,还有向楚王“药谏”的李时珍,用枳椇子解酒巧惩恶棍的李时珍,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李时珍?
一个来李时珍纪念馆参观的小学生扬起他的脑袋,说:“李时珍,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中医。”如果你没有来过湖北,很难体会当地人对于李时珍的感情。
走进《本草纲目》,就是走进一座无尽的中医药宝库。27个寒暑的删改,1892种药材的考证,行遍大江南北的艰辛,最终呈现为书上“性味、功效”几行通俗简要的语言。
按李时珍的处方,到野外寻一把植物的根茎叶就可以熬汤去疾,没有什么比这更简便验廉。也再没有一种事业,比拯救苍生更加伟大。
对于湖北省来说,李时珍不仅是一个名字,一个名人,更是一种文化象征,是湖北中医药发展的精神旗帜。
他格物明理、济世致用的求实精神鼓舞着后来的中医药人不断奋进,孜孜以求。
2011年,《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李时珍”的文化潜力开始崭露。
为了弘扬李时珍精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湖北省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中医药建设项目。
近年来,湖北省持续推进“中医中药荆楚行”“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蕲春李时珍纪念园、罗田县万密斋文化基地成为了生动的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
同时,湖北省借助“李时珍”的文化效应,组织了一系列讲座,向公众讲授中医药养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促进公众健康素养的提高,营造出了“人人争做纲目通,个个都是时珍迷”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除了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将中医药融入旅游中,也是湖北省打出的一张好牌。
以蕲春为例,截至2017年底,蕲春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累计投入上百亿元,实现全县旅游接待游客432万人次,同比增长29.8%,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同比增长28.9%。全县健康旅游产业呈现生机勃勃、方兴未艾之势。
一句话激荡改革强音
要快,要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历史机遇。
要变,要寻找到适合中医药发展的道路。
“弘扬李时珍精神,汇聚全省力量,全面推进湖北省中医药强省建设,力争在未来5年,中医药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在近日湖北省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委、省政府为“中医药强省建设”这一省级战略敲下了定音锤。
湖北省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将中医药及产业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重大产业工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建立了由32个厅局组成的省中医药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建设中医强省的发展目标,确立了“大中医”的工作格局。
战鼓擂响,大步流星,一项项具体改革任务有序推进,一批批颇具“含金量”的重点改革举措不断出台,将中医药强省的建设向纵深推进。
近年来,湖北省颁布实施了首个中医药法规《湖北省发展中医条例》。省委省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全面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实施意见》《湖北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十三五规划》等系列文件,中医药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中医药强省建设旨在推动医疗、科研、产业等各领域的全面进步。在中医药强省建设之路上,只有每个领域同频共振,才能真正将中医药事业做大、做强。
政策“大礼包”的落实,促进了多领域的全面开花。
在医疗资源方面,2012年以来,湖北省通过持续实施国家扩大内需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各级财政投入25.8亿元,截至2017年底,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达到94家,民营中医医院53家,中医药年诊疗人次超过2300万。
在中医药科研方面,湖北省明确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重点,加大了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和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创新力度,研制了一批治疗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创新性中药新药,对传统中医诊疗技术、技法进行了优化创新,发展了一批新型诊疗技术。
在中药产业方面,湖北省将中药资源及中药材种植作为重点工作。湖北省中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中药材质量不断提升,中药产业经济产值逐年升高,后劲十足。
据统计,湖北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已达320万亩,中药材产量已达7万多吨。此外,湖北省还加强了对中医药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中医药企业的活力不断迸发,研制出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体外培育牛黄、金银花露、小儿柴桂退热颗粒、龙牡壮骨颗粒等一批深受患者信赖、市场畅销的中药产品。
一江水送来百姓健康
翻开《本草纲目》第一篇,水,是第一味药材。
江水流动,沟通着湖北省的城镇乡野,湖北省中医药优质资源,也像长江一样,将健康送到千家万户。
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在全省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面开展“三堂一室”建设和“十县百镇千村”中医药示范单位创建工作。
截至目前,湖北省1295个国医堂特色鲜明,深入人心,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的乡镇卫生院、72%的社区卫生服务站、6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他类别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中医门诊部和诊所为补充、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为了更好地服务基层,以湖北省中医院为代表的一批优质中医医疗资源,通过医联体建设惠及百姓。
从武汉到仙桃、洪湖、大冶、赤壁等地,再到钟祥,跨越长江,医联体建设初显成效,截至目前,湖北省中医院牵头成立的省中医院医疗集团,已派出副高以上专家累计300人次,服务基层患者近2万人次。
现在,所有县级以上中医院都设立了治未病科和中医养生堂,积极向社会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冬病夏治”“冬季进补”、穴位贴敷等中医药“治未病”特色服务。
除此之外,湖北全面实施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了527万65岁以上老年人和15万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
一株草诉说传承故事
在湖北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课堂上,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辨识草药。寒热温凉,升降浮沉,补泻归经,每一株草药,从植物到炮制成药材的过程,都被学生们一一记录。
以本草为传承纽带,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战略正在湖北紧密布局。
要传承,就要有领军力量。近年来,湖北省形成了一批以国医大师李今庸、梅国强,全国名中医王伯祥、陈如泉为核心的中医学科带头人,建立了3个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39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284个省级基层知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在人才培养上,湖北省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101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249位继承人。
要传承,就要有中坚力量,湖北省完成了1044名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转岗培训、100名中西医结合人才培训、410名县级中医临床骨干培训。
要传承,就不能不重视基层发展。690名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和273名农村定向免费中医学生培养任务陆续展开。
以南漳县为例,200名在岗不懂中医的乡村医生,分两批选派到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参加为期3个月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短期培训班,培训结束并经学校考核合格后,由学校发放培训合格证书。
《本草纲目》等经典中记载的中医药知识,正是通过人才的代代传承得以延续发展。这些切实的人才培养方案,使湖北省形成了从上到下的中医药人才传承格局,成为中医药优秀人才的驱动器和催化剂。
一颗心连接世界脉动
5月16日,在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第六届中欧中医药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中医中药世界行”全球启动仪式举行,李时珍文化再一次受到世界瞩目。
早在17世纪中叶,《本草纲目》就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欧洲。自问世以来,它被翻译成日文、拉丁文、法文、德文等100多种语言,成为中国史上被译成外文最多的医药学专著,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议题,中医药既贡献智慧,更提供方案。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秉持李时珍济世救人的悲悯情怀,中医药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在中国之外的土地上,中医药的疗效不断被验证。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湖北省援阿尔及利亚医疗队就设立了针灸分队,迄今已近30年。
经过30年的发展,针灸疗法在阿尔及利亚家喻户晓,针灸队每年接诊治疗人次达3万多人。
为了提高阿方医疗人员的医疗水平,针灸队还利用业余时间轮流给阿方医护人员及实习进修医生教授针灸基本理论,针刺基本技能,常见病多发病的针灸诊疗规范,针灸注意事项和针灸意外的处置等知识。
中医药去过的地方,不止阿尔及利亚。在捷克、马来西亚,在地球村的各处,都能看见湖北中医药人的身影。
近年来,湖北省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的中医药合作,支持中医药机构和企业参与国际中医药合作与竞争,支持湖北中医药大学办好海外学院,吸引更多海外学生来鄂学习中医药等措施,在海外“闯”出一片天。
中医药走出去,为世界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除了促进中医药疗效在海外受到肯定,在中医药文化的世界传播上,湖北省也不遗余力。
2017年7月,来自巴基斯坦、津巴布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20余名留学生,来到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体验了针灸、推拿、拔火罐等特色中医诊疗项目,深入体验了中医药文化。
蕲春艾灸疗法传承人韩善明带着他的灸法,8次走出国门,先后赴俄罗斯、韩国、新西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出活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一支笔写就振兴篇章
“为黎民百姓把心尽,才不愧悬壶济世的呀好郎中……”5月26日,在李时珍诞辰当天,黄梅戏《李时珍》再度在蕲春上演,在广受湖北人民喜爱的唱腔中交织着过去与未来。
今天的中医药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北省的中医药振兴之笔已跃跃欲试。
“五个一”,是这支笔的起笔之作。
出台一份文件。湖北省政府将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从准确把握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总体要求、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等七个方面,提出20项任务措施。
修订一个条例。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湖北省已启动《湖北省中医药条例》修订工作,让中医药法落地生根。
表彰一批名医。将为第三届34名湖北中医大师名师颁发证书,并为其建立名医工作室,每个工作室资助30万元,旨在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时珍工程),培养一批中医药领军人才,推动形成名医辈出的良好局面。
打造一个园区。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成立湖北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打造集中医药研发、装备研制、创业孵化、人才聚集、健康服务、种植繁育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集聚区,促进湖北省中医药产业集群式发展。
成立一个基金。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引导各类政府性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投入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筹备成立湖北时珍中医药基金会,扶持激励中医药优秀人才。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中医药强省建设之路上,湖北省将坚定像李时珍一样“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的信心和决心,不忘初心,奋力前行。(徐婧 葛伟韬)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