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医药特色 全面发展中医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
石学敏:中医医院管理要突出中医药特色
首先,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拓展医疗空间。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同时发挥“五专”优势,即“专科、专病、专家、专药、专技”,使各个临床科室开展具有本学科特色的专病研究,形成各具特色的全面发展格局,在增强中医优势的同时,不断吸纳现代西医技术中的长处,进一步提高中医医院的综合实力。
其次,学科建设中确立龙头科室,做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为医院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学科建设中坚持创新理念,使中医和西医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发展在门诊,成功在病房”,病房工作是医疗工作的核心,临床学科的科研、教学都源于病房,源于对病人系统的观察治疗。中医医院首先要坚持中医之本,充分挖掘中医特色优势,跟上现代医学发展趋势,拓展中医优势,使中医和西医构成一个完整的“圆”。为此,必须发展和拥有自己的西医优势学科,把一大批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增强医院高科技含量,扩展医疗服务范围。
最后,“科技兴院、院兴科技”,以科技创新带动医院全面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科研成果,往往可以带动一个学科的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医院的进步,医院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但是作为一个中医单位,往往在科技上缺乏投入,以经验吃饭,没有科学的总结和论证。然而,一所现代化的大型医院,如果要振兴、要发展,领导就必须懂得科学技术的价值,懂得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要以高科技振兴中医事业,健全医院科研管理制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队伍的培养。
国医大师、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第一人
孙光荣:中医诊疗具有“五大特色”和“六大优势”
历代医家通过不断深入观察和反复临床实践,采用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创造性地总结了关于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知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建立了具有“五大特色”“六大优势”的独特中医医学体系。“五大特色”是指个性化的辨证论治、调治求衡的防治原则、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多样化的干预手段、天然化的用药取向。“六大优势”是指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中医医院的中医临床职业团队明显存在着“三个不足”:一是中医药文化素养不足,“中医人”的标识不显著;二是中医药基本理论修养不足,中医临证思辨特点不突出;三是中医临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中医临床疗效的贡献率不显著。
中医临床的最大特征就是强调天人合一、形神合一,从整体联系的角度、运动变化的角度来把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规律,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四大原创的诊疗核心理念:一是用整体观认知健康与疾病;二是用中和观调治健康与疾病;三是用未病观预防疾病;四是用制宜观关注个体的健康与疾病。
江苏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
薛明新:加强行风建设,提高防腐拒变能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的明确要求。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一些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的不正之风和商业贿赂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做好卫生行风建设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做好卫生行风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清当前反腐形势,学习法规明辨是非,以案为鉴抵制贿赂。
卫生行风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形势十分严峻;二是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医疗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四是少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卫生行风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存在弊端,政府投入少,医疗服务价格比不上药品、检查带来的收益;二是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价格形成机制混乱;三是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不科学,单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不健全;四是医务人员待遇偏低;五是医院制度不健全、内部管理不科学,对行风建设工作重视不够、监察不到位。
如何加强行风建设,提高防腐拒变能力?一是加强医德医风宣传教育,以医院文化引领行风建设;二是将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相结合,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三是加强监督,既要管好医院又要保护好医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
李俊德:中医医院发展要“上工治未病”
上工,指知识全面、疾病诊断准确且治愈率高之医者,现指医术上等、技术精湛的高明医生。衡量上工的最重要标准是必须会治未病,即“上工治未病”,指的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复等。未病先防强调调于四时、天人合一、情志安宁、气血通畅、动静结合、形神合一、饮食有节、保护脾胃、益肾固精、全真养形;已病防变是指防止失治误治,重视整体观;病愈防复是指“三分治病七分养”,重视调养、饮食增加、气血恢复。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以“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认识来指导“摄生”。“上工治未病”既体现了医学的本质,即医学的目的是追求人类健康,又反映了医生的境界。
“上工治未病”思想对未来中医院发展的意义:一是发展“治未病”的卫生服务符合低投入、高收益、广覆盖的要求;二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三是将会为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四是符合健康观念更新、医学模式转变、健康产业发展、健康中国建设的紧迫要求。
实现“上工治未病”需要抓好人才建设,培养壮大一批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具体做法如下:一是中医院校在招生时选择热爱中医的考生;二是加强中医院校的师资培训;三是重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并设为必考课程等;四是在临床实习中保证足够的中医临床实践。
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
陈珞珈:“两手抓”实现医院发展的“弯道超车”
院长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医药护技管五大方面,但一个落后医院的院长,一个想快速发展的医院的院长,就一定不能按常规走路。中医院不只是治疗慢性病,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新科室、引进新的先进设备。院长要一手抓医药护技管,一手抓药物新领域的拓展,这样发展速度才能突飞猛进,实现医院发展的“弯道超车”。
“平均每张病床与每日门诊量之比”是确定医院门诊工作量最科学也是最关键的指标,1:4比较合理。门诊或出院病人总量反映一个医院的规模和工作总量水平,每床日均接诊病人量反映一个医院的实际效率和水平。病床使用率的优良状态是85%~95%,金标准是93%,过低于这个指标就会造成病人过少、资源闲置,过高于这个指标,达到100%也不行,会导致风险增加、服务下降。
提高业务量的切入口在提高门诊量。困扰中医院的一大难题是病床使用率不高,住院病人收不进来(三甲医院除外)。2014年中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只有86%(县级为82%)。使用率上不去的后果,一是医院大量房屋、设备和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二是医疗成本大幅增加,部分医院出现亏损,负债经营;三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下降,病人太少,医院声誉和口碑不好,医院经济困难,医护人员也会丧失信心。
医院管理中最难的是管人,如何管人?
一是解决科室执行力问题。不能把任务和管理的压力全施加在院长和领导班子的头上,要把权力和责任落实到第一线,对行政科室与临床科室全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签订责任书。
二是以科室为单位做好成本核算。某些公立医院不做成本核算,或者做的不是真正的全成本核算,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科室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二是科室对资源消耗,如水、电、暖气、天然气以及医用物资消耗漠不关心,浪费现象严重。采取成本核算后,各科室自负盈亏,将会自觉主动严格控制运行成本,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安徽省中医院原院长
杨骏:人才培养是中医医院发展的关键
当前健康产业新业态对人才呈现多样性需求:一是需要医教研协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的高层次人才;二是需要从事健康管理、养老护理、康复治疗、药膳等领域的复合技能型人才;三是需要具有健康产业规划宏观思维的专业人才。为此,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性思维、学术技艺精湛、在重大疾病的预防与诊治工作中取得显著工作成就的高端人才,是中医院发展的当务之急。
如何做好中医院发展中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工作?
首先,要对人才有清醒认识,这是培养与使用人才的前提。一是要认清人才的重要作用。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人才是新理论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人才是引领者和开拓者;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医院的必然要求;人才是实现医院发展目标、推进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必然要求。二是要认清人才的真正内涵。所谓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准确把握科技发展和创新的方向,善于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关键性对策;需要具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精神,善于组织多学科的专家,调动多方面的知识,领导创新团队在重大科技攻关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需要具有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坚忍不拔,不怕艰难困苦,不畏挫折失败,勇于在实践中经历磨炼,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
其次,做好人才工作顶层设计,是培养与使用人才的基础。一是要认真分析医院当前人才队伍现状;二是要明确树立学科、专科建设方向;三是要着眼于满足群众对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四是服从、服务于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五是科学研判国家中医药人才政策走向;六是深度对接国家中医药人才战略。
再次,要抓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一是要传承发扬名老中医的“学与术”;二是要注重师承和临证实践,引入数据;三是要发挥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突显名医团队示范效应。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院长
李福同:县级中医医院如何做好发展文章
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是全国首家县级三级甲等中医院。目前,占地127亩,医疗用房面积11.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4.1亿元。
近年来,太和县中医院本着找政策、找机遇、找路子、找项目的发展思路,以内涵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健康产业为支撑,努力在做精主业、做大产业、做优医养业上做文章,积极推进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做精主业,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一是培养专业人才。现有正式职工1610人,专业技术人员1480人。二是打造特色专科。现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市级重点专科9个、52个专科专病门诊等。三是推进科研创新。有5项工作已成为定点培训基地,有56项中医药科研课题获国家、省、市卫生计生委或科技部门立项,有30项中药制剂品种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做优医养业,推进健康养老服务。自2000年就建立了全省第一家依托医院的老年公寓,通过10多年的运作,走出了一条以医为导、以养为本、医养结合的健康养老之路。目前,老年公寓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开放床位500张,是一所集生活护理、医疗保健、康复理疗、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2014 年全面托管太和县医养院、太和县光荣院、太和县儿童福利中心、太和县残疾人康复中心。
做大产业,探索医改创新模式。一是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2014年,经省卫生计生委批准,成立安徽省太和中医药集团,目前已形成“四院四公司”的格局,即太和中医院、界首中医院、太和医养院、颍上中医院及金正元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金正元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后勤康居物业有限公司、金达莱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二是打造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从中医的医疗文化、饮食文化、养生文化、休闲文化等方面入手,设立中医药博物馆、养生馆、药膳馆、国医堂、百草园、养生公园,努力创建成为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本版文字由倪聪慧整理,图片由安徽省太和县摄影协会提供)
(责任编辑:朱蕗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