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聚焦

耿福能代表: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引导产业精准扶贫

时间:2017-03-10  作者:耿福能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好医生药业董事长耿福能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建议,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引导产业精准扶贫。以下是其议案全文。

  全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部脱贫,中国将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政府如此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把扶贫开发作为战略部署,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放眼全球,无论美国还是欧洲国家都未曾有此类大举措,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大国策。

  虽然我国大面积、大规模的贫困地区已大幅减少,但由于贫困地区规模大,分布广,而且致贫原因复杂,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分散的贫困现象,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相对贫困仍然凸显。一些地区产业扶贫的开展尚具有一定盲目性,不能有效地将产业扶贫与市场需求、当地实际资源情况相结合,这种简单的产业扶贫方式对于扶贫工作极为不利,非常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要真正的推动偏远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需要的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应该像研究创富、研究大项目一样,认真细致的去研究,然后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现阶段的扶贫工作必须在总结过去扶贫模式与成效的基础上,针对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以往的“授人以鱼”的扶贫方式向“授人以渔”的扶贫方式全面发展,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实施精准的产业扶贫是有效的“授人以渔”的扶贫模式,是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

  一、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一定的衡量标准,无法准确统计贫困户数量。扶贫对象常由基层干部推测估算,特别是我国8249万农村贫困居民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将全国7.4万户农村住户调查样本数据推算出来的,而这8249万贫困居民家庭的实际生活状况是怎样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等等,这些必须建立在统一标准、全面调查、严格程序、公正公开的原则基础上。

  2、扶贫工作针对性不强。以往的扶困工作更多的是在“扶农”而不是“扶贫”,以扶贫搬迁工程为例,居住在边远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等地的贫困户,是扶贫开发最难啃的“硬骨头”,而且移民搬迁的补助资金少,只有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农户才能享受,贫困的农户即使有补助也搬不起。

  3、扶贫资金指向不准。扶贫资金“天女散花”,以致“年年扶贫年年贫”,一些扶贫重点县舍不得“脱贫摘帽”,数字弄虚作假,挤占浪费国家扶贫资源等等。如果扶贫始终停留在“授人以鱼”的位置。单一的发放补助贷款,耕种补助等等,并不能根本性的解决贫困农户收入少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结合我履职中多次深入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了解到的扶贫实效,以及我所在企业所作的产业扶贫实践,我认为: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过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方式。

  我们企业是从1995年开始在国家级贫困县布拖县进行中药材附子种植的,布拖县是一个彝族聚居的高海拔山区,平均海拔2400米,当地老百姓以种植土豆、燕麦、荞子为主,经济条件差。我们企业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对当地的彝族农户进行种植技术指导、提供种源、保底价收购等措施切实确保种植户利益,以“公司+支部+协会+农户”的形式,带动布拖县6个乡28个村3000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附子,种植面积达3100亩,商品附子平均亩产800斤以上,种植户累计收入1700多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贫困户马查尼尔于2016年种植附子3亩,平均亩产1200斤,商品附子达3000斤以上,现金收入21000元,他家当年就实现脱贫,并在政府资助下,今年又住进了新房子。同时我们企业也投资建设了国内最大的附子GMP饮片生产厂,形成了完整附子产业链,保证附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6年,我们企业将多年实践成功的附子产业项目向凉山州的越西县、冕宁县扩展,在6个乡试种了1000亩,辐射2000亩,贫困户参与积极,从2016年10月的附子采收效果看,扶贫效果初显,部分贫困户已脱贫。

  像布拖这类的高海拔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匮乏,但地理、气候和天然的环境,却很适合种植中药材,发展中药材产业也是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举措,由政府引导、平台搭建,企业参与实施产业项目推进,既发展了民族中医药产业,也为高海拔贫困地区找到了一条正确的产业致富路。

  二、建议:

  1、在贫困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中药材,实施产业扶贫。很多贫困地区的空气、水、土壤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而发展中药材种植也符合国务院下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很多中药材有比较高的附加值,不但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也可以发展中医药,提高中药材质量。

  2、政府平台+龙头企业+优势产业,充分发挥产业扶贫效力

  政府要在政策和产业链建设方面进行匹配,支持并鼓励企业参与产业扶贫项目,从政策、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参与产业扶贫项目的企业实际支持,构建龙头企业良性发展的平台,充分发挥特色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和带领龙头企业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支持已经显效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快速复制。

  3、建立产业扶贫信息化平台,将“互联网+”应用到产业扶贫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扶贫信息进行大数据管理与分析,建立扶贫数据库,通过信息化平台可实现精准定位扶贫对象、分析扶贫产业种类合理性、对扶贫对象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等功能,从而利用大数据为产业扶贫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责任编辑:高继明)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