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建形成中医药服务“新高地”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致力于建设卫生强区、健康强区,探索建立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把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全程委托给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来管理。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努力提升区属医院的医疗水平,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合作率先结出硕果。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挂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福田区自此结束了没有区属三甲医院的历史。
牵手中医名校实现跨越
2015年7月8日,本着“合作共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原则,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和广州中医药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在原福田区中医院的基础上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牵手联姻加快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创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步伐。
共建一年多来,广州中医药大学与福田区人民政府强强联合,发挥各自优势,助推医院进入换挡提速快车道。福田区政府作为医院“出资人”,按照公立医院财政投入政策,将继续对医院实行稳定的财政投入,确保医院的公益性。广州中医药大学按照大学直属附属医院的标准,将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纳入大学一体化管理,站在中医药强省和大学附属医院的高度,重新制定医院的发展规划和学科布局,快速推进名医、名科和名院“三名工程”,并充分利用两所附属医院雄厚的学科实力和专家优势,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省良说,合作共建使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拥有了大学这样一个新平台,大学方面将医院按直属医院标准建设,并提出了力争医院在合作两年内达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标准。“共建一年多来,学校和区委区政府对医院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大学更是将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推进医院体制机制的创新,借助大学人才的优势,促进医院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王省良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一年的紧张冲刺,医院终于迈入了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行列。
外有强援,内练苦功。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狠抓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引入先进理念,创新管理制度,医院医疗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提升。
“刚”“柔”并济引进人才
“相较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深圳作为一线城市,拥有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数量并不算多,医院将以三甲为新的平台和起点,未来将重点发展康复、代谢病、骨科、中医妇科、心血管五大专科。”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张天奉表示,医院下一步的发展将以医疗为主体,科教为两翼,三名为抓手,创新驱动,朝着建设中医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领先的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和临床医学院迈进。
名医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充分利用“渠水效应”,将招才引智的“管道”伸出去,打造引进高端医疗人才的“新据点”。
医院一方面引进“永久牌”人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学科带头人,以此带动一个团队、一批人才成长,乃至带动整个医院医疗技术的飞越;同时,也引进“飞鸽牌”人才,柔性引进四名国医大师、院士担任学科顾问,为医院学科建设精准导航。此外,医院还落实深圳市政府“三名工程”战略,引进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许能贵教授团队,双方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国际康复中心”和康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重点专科实验室,在医疗水平、科研教学、高精尖人才培养(博士、博士后)等方面开展合作。
为解决深圳市民“看名医、解顽疾”的要求,该院名中医馆集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市级名中医20余位,涵盖呼吸、消化、心血管、神经内科、风湿、肿瘤、儿科、妇科、肝病、糖尿病等多个学科带头人。专家们通过“出门诊、建学科、带队伍”给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中医药特色助力健康深圳
除医疗技术水平等硬实力外,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也十分重视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服务能力等软实力。
近年来,医院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独特优势,在疾病预防、非药物治疗、推广科学养生的健康常识等方面都进行了多种尝试和积极的探索。在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五十多种非药物疗法被广泛运用,如推拿、熏蒸、针刺、艾灸、穴位敷贴、体质辨识等,覆盖内、外、妇、儿、康复及骨科等90%以上的科室。该院医生在为患者开具处方的同时,还会另外出一张“无药处方”,即根据患者体质类型及身体状况在生活方式、饮食、心理等方面提出的建议。这些传统中医绿色健康的诊疗方式深受市民欢迎。
不仅如此,医生们还经常走出诊室,把深入社区、基层传播科学的预防保健知识视为自己的责任。近年来,医院致力于深入社区,向市民宣讲医学常识,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医院还开办了深圳养生大讲堂,倡导医生成“上工”,向“五星级医生”努力,成为健康教育的宣讲者。“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的医生不仅在医院看病,还告诉我们如何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让我们活得更健康。”一位福田社区居民这样告诉记者。(黄心 陈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