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聚焦县级中医医院系列之托管篇 在被安徽太和中医药集团托管以前,界首市中医院已濒临倒闭。安徽太和中医药集团用两年时间,对该院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并先期投资2.5亿元建设该院门诊、住院新大楼,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等,助其实现了从内到外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就医——

安徽太和中医药集团托管界首市中医院 强力输血 实现内外剧变

时间:2016-07-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向佳 李灿章

  不到七点,安徽太和中医药集团界首市中医院皮肤科的青年医生韩丽就骑车出门了。新的一天开始了,韩丽希望早点赶到医院,打扫一下科室,抓紧时间学习一下新技术教材,再为预约的几个治疗做好准备。作为界首市中医院原来的老职工,韩丽打心底里珍惜如今医院从内到外脱胎换骨般的变化,工作起来干劲十足。

  一早赶来医院的还有许多患者,虽然市区通往医院的马路还在抓紧修建,但界首当地患者的热情丝毫不减。“今天沈从献大夫在这边出诊,原来在太和都很难挂上他的号呢,我们现在在界首就能找到他诊治,真是想都没敢想!”

  从濒临倒闭到有望实现群众大病不出县,被安徽太和中医药集团托管后的界首市中医院,在短短两年内完成了让所有人叹为观止的巨大飞跃。

拥有一流设备的界首市中医院ICU病房,极大提升了该院的急危重症救治能力。 通讯员 李灿章/摄

  老职工:技术提高底气足了

  山水相连的太和县与界首市共同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虽然界首为县级市,但当地的医疗状况却远不如太和县。

  提起过去的界首市中医院,老员工们只能无奈地摇头:医院占地只有3.8亩,还是租的,实际开放的床位20多张,手术更是开展不起来,全年收入不到800万元。“条件太差、没病人,连个乡镇卫生院都不如。”

  孙海燕在界首市中医院妇产科工作了十多年,过去病人少、病种单一,多年工作也只会看一些妇科常见小病、开点常用药。

  医院并入安徽省太和中医药集团之后,孙海燕的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有国家级、省市级的专家支持,有其他医技、检验等科室做后盾,对疑难危重病人处理多了,底气也足了,业务提高特别快。”

  孙海燕过去曾到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过,但回到医院由于缺少病人,学到的技术也只能搁置,而如今在集团总部培训之后,她迅速上手,已经能够开展产科的手术,提升很快。

  “过去医院一到夏天,就听到风扇咯吱咯吱地响,没有电脑,也开展不了手术。如今我们要啥有啥!这漂亮的大楼,有最好的设备和条件,一个电话就能有专家团队进行会诊,完全不一样了!”在界首市中医院皮肤科工作了10年的医生韩丽感慨道。

  “你看这是我治的遗传性白癜风病人,现在有条件了能早发现早治疗,再配上中药系统调理,连疤都没有!”韩丽一边向记者展示着手机里积累的病例,一边骄傲地说:“病人说你是神医啊,怎么知道不会留疤,我说这是因为治过很多病例啊!”

  这样的自信是在集团进修学习以及技术提升后才有的。“以前条件差,我都没见过这样的病人,咋敢说这样的‘大话’。学了医就希望施展医术,得到认可和提升,如今心里甭提多美了。”韩丽说。

  据了解,纳入集团的界首市中医院与总院结成紧密型的医联体,集团共派出200多名医护、管理人员入驻界首市中医院,并实行科室联动共建,人员轮转共用,设备器械共享。在两年的筹备期内,集团提供条件让界首市中医院的老职工全员进行了业务培训、进修学习,中医诊疗水平得到快速提升,还能普遍开展骨科、妇科、内科等多种手术治疗,填补了该院多方面空白。

  患者:看病不用再往外跑了

  李爷爷家住界首,同时也是太和中医院骨伤科主任于其华的老病号。“以前每次去太和都是儿子请假开车带我去,光门诊也得一天时间,要是住院的话孩子也得请假跟着去。”在界首市中医院宽敞舒适的病房里,李爷爷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如今在界首就可以找于主任看病,孩子们不用请假了。”

  像李爷爷一样追随太和中医院的名医留在界首看病的还有很多。

  “我们到界首来,很多患者就不必跑到太和了。”于其华笑着说,他现在一周出6天门诊,一天要看70~80位患者,对带动界首中医院的业务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于主任是安徽省名中医,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在皖西北地区有很高的声望,太和中医院骨科病人中有一半都是冲着他去的。”由集团总部太和中医院派驻到界首担任医院副院长的李乔说,目前于其华每天都在界首出诊,不仅大手术都亲自上,还手把手地带教学生,非常受患者欢迎,现在正式开业才两个月,骨科45张病床都已经住满了。

  “集团派驻的不仅仅是专家,而是整个团队以及先进的技术,过去界首市无法开展的颈椎、全息等手术,现在都已经在这里顺利开展,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李乔说。

  “这个医院办得好!真是为我们界首人民办了件大好事!”看到记者采访,在中医内科专家门诊候诊的张女士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张女士是太和中医院汪从献主任医师的“铁杆粉丝”。“我找汪主任看过很多次,每次都是自己一大早开车过去,到了太和中医院挂号看病的人也多,看病取药怎么也得一天时间。”张女士说,一听说汪从献要在界首出诊,她很快就当起了义务宣传员,带着有需要的朋友一起赶来了。

  “现在这边检查设备、门诊和住院条件这么好,再加上有这么好的专家坐镇,我们以后不用再往太和跑了。”张女士说。

  集团:名医名科效应凸显

  崭新的界首中医院位于308省道旁,地处界首市颖南新区,占地129亩,2014年10月26日开工建设,2015年12月26日试运营,今年4月26日正式开业。

  “现在门口还在修路,病人从界首市打车到医院往返还得花40块钱。”太和中医药集团董事长李福同介绍,即便如此,太和中医药集团的品牌效应依旧凸显,截至7月13日,医院门诊已接近3万人次,住院数为2472人次,出院数为2196人次,腰椎、颈椎、股骨头、肠坏死等重大手术都已经开展,一共开展手术151人次。

  “等道路修好、公交车开通后,患者到医院就诊就更方便了,届时我们的业务量还将大幅度提升。”李福同说。

  将界首市中医院纳入太和中医药集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后,集团一期共投入2.5亿元完成界首市中医院新大楼的建设,设置床位800张,同时正在建设老年公寓1.3万平方米,规划床位700张。未来,这里还将建设中医药治疗区、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养生会所、老年公寓四个区,总投资达3.5亿元。

  除了硬件设施的根本性改变,软实力的提升才是让界首市中医院实实在在留住患者的制胜法宝。

  走进干净明亮的医院ICU病房,19张ICU床单元整齐排列,还设置了两个隔离单元。“这里ICU的设备条件现在是全安徽省第一的,但如果没有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这些都是摆设。”李福同说,为此,经过两年人才储备和培养打造,集团为界首市中医院ICU科配齐了技术骨干和护理团队,使界首市危急重症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这边原来没有血透科,原来界首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都去太和看,现在我们派出一个医生护理团队到界首常驻,从门诊、住院到血透室都带动起来,而且两边人员是互动轮换的,病人就不会有太多顾虑。”肾内科主任曹佑德说。

  而在拥有40多张病床的内科病区,病人已经开始加床住院。“内科是界首和总院科室联动共建,这种紧密型的结合真正体现了大科责任制,大家在集团框架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快速帮助提升界首市中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内科主任赵卫星说。

  管理者:紧密型托管的有益探索

  据了解,托管界首市中医院,是太和中医药集团在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推进皖西北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探索新模式”指示下进行的探索。

  而就目前的情况看,“百姓受益、员工满意、集团壮大”这样三赢的结果也是推动探索的初衷。

  “界首市中医院项目于2014年5月签约,2014年10月举行开工奠基仪式,2015年12月26日试运行,创造了项目建设‘界首速度’。”界首市市长何逢阳表示,紧邻界首中医院新址的一处5万户的安置房,也从过去偏远没人愿意选到如今的抢购一空。“原来界首只有人民医院,是二级医院,现在的界首市中医院是按照三级综合医院的规模建设的,确实是造福一方百姓。”何逢阳说,

  界首市中医院新院正式开业当天,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兼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德志一行参观了医院,并走进病房详细询问医疗费用及服务质量,患者均表示满意。于德志对该院整体建设、软硬件设施、服务举措以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给予高度赞赏。

  阜阳市委书记于勇在界首市中医院考察工作后,也对医院和集团的发展充满信心。“界首市中医院是皖西北医疗卫生界的一张新名片,这也是太和中医院名牌效应带动的结果,我们要珍惜名牌,利用名牌打造新名牌,要进一步努力,争取早日把界首市中医院打造成皖西北中医药建设的桥头堡,确保到2017年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组建安徽省太和中医药集团,探索集团化发展模式,是省卫计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创举。希望太和中医药集团以界首市中医院的管理为抓手,努力探索出一条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医共体’发展之路。”阜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吴荣涛说。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