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管理

安徽太和县中医院集团紧密化,发展后劲足

时间:2015-10-14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向 佳

在太和县医养院宽敞舒适的居家养老房间里,徐奶奶正悠闲地绣着十字绣。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向 佳摄

作为全国首家县级三甲中医医院,安徽太和县中医院的发展经验成为全国中医医院发展的学习典型。在接待络绎不绝参观学习的兄弟单位的同时,太和中医院还在不断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不少与时俱进的新经验。

医养结合担起公立医院社会责任

走进徐奶奶的房间,温馨淡雅的屋子里精心布置了许多绿植花草和字画照片,徐奶奶正在客厅悠然地绣着十字绣,里屋老伴钱爷爷正在上网,厨房里还飘来阵阵饭香……

这里并不是徐奶奶的家,而是太和医养院居家式养老的房间。

“到这里连厨房餐具都准备好了,来了就能入住,孩子过来还可以打麻将、做饭。” 76岁徐奶奶高兴地拉着记者参观自己的“家”,这里不但配备了空调、电视、电脑、电话、麻将桌、餐具厨具,床头还安装了呼叫铃,医护人员24小时有人值班守护,老人们住得舒心又安心。“我家里一个大院子,十几间房子我都不住了,因为邻居都是年轻人,老年人太寂寞了,而且看病麻烦,这里真的是养老好去处,我都大力推荐给我的朋友。”徐奶奶笑着竖起了大拇指。

完全由太和县中医院托管的太和县养老院,共有309个房间,每个房间都配备了电视、空调等设施,还设立了专门的营养食堂、书画室、棋牌室、多功能活动室,逢年过节都会举办丰富的文娱活动,在护理上则分为居家式养老、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临终陪护等几类,并随时提供专业的老年护理和健康指导。

87岁的张奶奶则在太和医养院住了4年多,从最开始设在医院内部的养老院开始,张奶奶就体会到“医院+养老”这一模式的便捷性。“身体有不舒服医院第一时间就解决了,孩子们还没赶到医院呢该做的治疗都做上了。”张奶奶说,医护人员对老人们的关爱也让她感动,“天热让我开空调,怕我舍不得用电,关节不好的又想办法调到一个大家都不开空调的房间。”这样细致入微的关怀,让老人住得舒心。

让老人们赞不绝口的不仅是这里的环境、设施和服务,更是背后依托的强大医疗后盾——太和中医院。据医养院院长王敏介绍,医养院目前配备了管理人员12人,生活护理人员46名,26名经验丰富的大夫和护士,不仅24小时有医务人员值班,而且每天早晚都会对住在这里的207位老人逐一进行查房、查体,老人稍有不适随时可以找到医生。

“医院办养老院的最大优势就是治疗特别及时,有任何不舒服随时都可以找医生解决。”老年病科主任朱伟说,一般较轻的症状就地治疗,且医院还在开药、打针等报销上给予倾斜,如有危重、疑难等病症则第一时间通过绿色通道转到主院。

太和中医院在这里专门设立了老年病科,80多张病床,最多的时候住到96人。老年常见的腰腿痛、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慢性病,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疾病,采用多种中医疗法进行针对性治疗。而且这里的病人转到医院都开通了绿色通道,检查、治疗、手术等都优先,而且医院一直奉行“有钱没钱,都给治疗”,经常子女没到就已经把老人抢救过来了,子女对此都特别感谢。随着周边的村庄、社区居民到此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未来这里将有望成立一个以老年病为主的二级医院。

早在2000年,太和中医院就开始办老年公寓,“一开始很多人反对,但从长远来看对医院老年病专科、慢性病的治疗等都有好处。”太和中医药集团董事长、太和中医院院长李福同说,这项工作为政府排忧解难的同时也体现了医院公益性,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2014年11月,医养院搬入目前的新址,太和中医院投入1000余万元将原先政府闲置的养老院改造升级,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太和医疗集团还托管了光荣院、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社会福利机构,并运用其医疗优势办成了医养结合的典范。

自营中药材保质创收

作为一个诞生于欠发达地区的全国首个县级三甲中医医院,太和县中医院在30年的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字特色,打造“名医、名科、名院”一直是医院的核心方针。但在李福同看来,“三名”战略还需加上“名药”作为保证才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医生再好,开的药方不起作用也不行。不能保证饮片质量,就难以提升医疗质量。”李福同说。由于太和县毗邻药都亳州,因此在多年采购中药饮片的过程中也发现市场上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掺假售假的现象。“要想药不假,只能自己弄!”对于保障中医疗效和医疗质量的药材,李福同态度坚决。

“这是云南文山的三七,这是甘肃定西的黄芪。”在金正元饮片公司的药材原料仓库,负责人许广华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2010年,医院注资成立金正元饮片股份有限公司,医院使用的中药材从过去购买成品饮片改成到全国道地药材的产区购买原料、自己加工生产。这位曾经医院药剂科主任,如今自己到全国采购道地药材,不怕山高路远只为追求药材的道地性。“从源头抓起,每一个环节都在自己的把控中,这样才能真正确保饮片的质量。”许广华说。

为了保证质量,李福同在投入上从不吝啬。为了提高中药材检测水平,公司投资300多万元建立了药品检测中心,配备了高效液相、原子吸收、紫外检测仪等最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可检测400多种中药饮片的含量及重金属等毒性物质。

2013年10月,金正元通过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MP认证。如今,这家药材公司在首先保证集团医院使用的前提下,已初步推向市场,面向全国出售优质中药饮片。

“虽然在市场化方面我们还没有足够的经验,但公司背后依托的‘太和中医院’这一品牌效应已经显现。”许广华说,医院良好的口碑和知名度使得公司生产的饮片很快打开市场,获得一些兄弟单位的认可。

对于未来公司的发展,李福同也向国内的兄弟单位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虽然自己开办饮片公司能够更好地把控质量,但成本也比较高,更适合几家大型的中医医院共同来办。”李福同说,他们已经开设了加盟业务,欢迎有意向的中医医院与他们合作、共赢。

集团发展升级整合医疗资源

除了在养老、中药产业等方面的布局,太和中医药集团最核心的业务仍然放在中医医疗方面,而成立集团最大的动作,就是正式托管临近的界首市中医院。

这是在安徽省卫生计生委“推进皖西北中医药事业快速发展,为全省公立医院改革和健康服务业发展探索新模式”指示下进行的探索,太和中医药集团在完成本市区域内中医药相关机构的整合后,开始逐步向区域外拓展,对区域外的中医医院进行托管或提供管理技术服务。界首市中医院是向外拓展的第一步。

医院托管界首市中医院有天然优势,因为此前界首市约有20%的病人已经是太和县中医院的“粉丝”,寻医问药多主动“舍近求远”到太和县中医院诊治。目前占地129亩的界首市中医院新大楼已经基本完工,规划建设中医药治疗区、中医药文化园、中医药养生会所、老年公寓四个区,总投资3.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医疗区8.8万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老年公寓1.3万平方米,设置床位700张,总投资2.5亿元。预计今年11月份可以投入使用。

事实上,“医联体”的理念李福同早在1997年就开始探索。当时医院与蒙城、临泉中医院等30多家医院形成了松散型的皖北医疗联合体。虽然一开始效果不错,但随着几家医院领导的更换,合作协议也成了一纸空文。

“松散型的联合,不论是混合制还是股份制,都容易在利益分配上产生矛盾,因此成功几率较低。”李福同说。

因此,托管界首市中医院最终是以整体托管的模式展开,采取股份制运作,企业化管理。分别由太和县中医院职工、界首市中医院职工、金正元中药饮片有限公司、金正元医疗器械销售有限公司共同出资,太和中医院职工控股。集团向界首市中医院派出一名执行院长、2名副院长,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管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创造良好的效率和效益,人事的进出、物资的采购等工作则由集团统筹安排,从而实现精兵简政、轻装上阵,提高工作效率。

“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了医院发展,但对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医疗费用的限制,医院要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李福同坦言,集团化发展的种种尝试虽积累了些经验,但实属生存和发展压力下的无奈之举。由于当地新农合报销金额的限制,太和中医院每年仅此项就有3000多万元的亏空,再加上药品实行零差价、服务性收费难以提高、政府投入不足等压力,唯有主动出击,通过集团化、多元化发展,才能自力更生实现医院的持续、快速发展。

整合优势打造医联体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未来太和中医医疗集团将形成以医疗为主,集养老、养生、保健、健康管理和产品研发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集团,预计通过3年的运作,集团总产值将可达8~10亿元。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