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肖小河:政府应鼓励原创性的发明和发现

时间:2015-10-07  作者:张晓东

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屠呦呦教授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同行专家,我对她个人获奖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因为这不仅仅是对屠教授个人科研成就和贡献的肯定,也是我国523项目集体的荣誉,还是中医药学界共同的荣誉,更是中国科技界共同的荣誉。

屠教授获得诺贝尔大奖,体现了中医药发展的底气与生机。中医药一定要自觉、自信、自强。中医药博大精深,毛主席说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习主席说中医药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多少年来,我们从这个宝库中淘到的宝物很多很多,不仅仅有治疗疟疾的青蒿素,还有治疗白血病的三氧化二砷,更有目前临床上日常普遍使用且行之有效的众多中医特色疗法和有效方药。

中医药不仅是一门传统学科,更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每天都在寻找和发现新的药物,虽然有点儿夸张,但至少说明咱们的中医药先祖很是崇尚创新和发现。比如,曾在《肘后备急方》明确记载青蒿有抗疟疾功效的东晋医药学家葛洪,他也是著名的道教学家,精于炼丹术,他不断探究开发中药有效物质分离精制技术和工艺,这在当时也是世界先进水平,可以说葛洪是中药化学乃至天然药物化学的始祖,

中药的传统不是排外封闭,而是开放包容。如西洋参、苏合香、番泻叶、紫锥菊、玛卡等都是“舶来品”,洋为中用,中医药始终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或许屠教授获奖给我国科技工作者乃至有关政府管理部门最大的教益,便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一定要重心下沉,力戒浮躁之气。目前我国许多研究工作依然不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而是以发表论文,特别是SCI论文为导向。在欢庆获奖之余,我们要认识到中医药科研的不足与问题,不断完善自己。

目前,中药创新研究领域,还存在与临床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往往忽视临床经验和中医理论,走的路子与化学药物研发很接近,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走“临床—实验室—临床”路径,才是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的正选之道。

诺贝尔奖之所以授予屠教授,我想主要是因为她对青蒿素的原创性发现和发明。今后我国政府应大力鼓励原创性的发现和发明,而不是紧跟国际前沿。我很赞佩和感谢北京大学饶毅教授对中医药重大科学成就的热心关注及科学求真精神,推动中医药走向国际科学中心舞台。

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国的中医药事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更多的国际科学大奖将花落中国,“中医·中药·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张晓东)

(责任编辑:姜洁冰)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